节日市场价格还是很“迷离”
暗访明码实价后的首个黄金周——
节日市场价格还是很“迷离”
今年“双节”是江苏推行明码实价试点后首个黄金周。记者暗访南京一些商场发现,尽管以往令消费者深恶痛绝的消费返券基本销声匿迹,商家促销普遍采用“打折”、“满减”、“满送”等手段,但是,赠品不折现、打折不明说、甚至讨价还价等现象的存在,仍让消费者觉着商品价格有点“挠头”。
德基广场是明码实价试点单位。记者看到,一款面膜标价39元,买一送一,送的商品还是这种面膜。记者询问如果赠品不要,能否折成现金返还?得到的回答是不行。而对照明码实价的相关规定,只有赠品价格不超过商品价格1%、赠品属于配套用品以及同类商品小包装的非卖品等3种情况,商家才不需要折现。与之对照,该商家似有违规之嫌。新百是非试点单位。有一个商家的促销手段是,消费者只要购买指定的4款女式包中任意一种,再加1元就可购买到另一个价值738元的包。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商家在规避赠品折现的规定。另一个服装品牌店的“口号”是,购物满2000元送价值388元的丝巾一条。消费者不要丝巾要折现,同样没门。
新百商场一个醒目促销活动,是穿着类商品单笔单柜46-66元可购99元商品。比如,有的品牌服装是满99元抵50元,有的则是50元可当99元用。不过,记者还是有些纳闷:既然商家也说这相当于打了多少折,为什么不直接说呢?尽管商品标签上注明了原价,但消费者仍疑惑这标出来的原价是不是真实。按照明码实价规定,经营者降价、打折,应当以本经营场所内有记录的真实交易为依据。可是,来去匆匆的消费者又怎么鉴别出自己看到的原价“没有水分”?省物价局价格举报中心的唐钢对记者说,消费者希望明明白白消费,打折就是打折,降价就是降价,这也是推行明码实价的目的所在,但一些商家却硬要在促销上绕,多少显得诚意不足。
记者来到昨天新开业的苏宁商茂超级店,店内手机等商品普遍有优惠促销活动。优惠商品前标价签明白显示促销原因、期间、促销价,很是规范。但记者也发现,有的家电仍可以讨价还价。一款松下彩电,标价11999元,销售员称可以减1000元,当记者问能不能以1万元成交时,得到的回答是可以再商量。
国际品牌商品也搞促销。记者发现的遗憾之处是,一些国际品牌虽有打折活动,但店内并未明确告知消费者。如,德基广场内的一款英国品牌西服,标价12500元,记者问后才知可打85折。
“商家欺骗一个顾客,就会得罪十个。忽悠顾客,看起来是赚了,从长远看,其实最终得不偿失。”南京商厦总经理助理刘惠对记者说。以会员制经营模式著称的该商厦,目前会员消费额已占总销售额的七成以上。“会员的凝聚力来自于对商场价格的信任。去年我们作出规定,同样一个商品,顾客只要发现所购价格高于同类商场的,就可获得双倍差价赔偿,同时再得1000元。迄今为止,我们只赔出4笔。”
省物价局副巡视员曹俊生表示,今年我省“双节”市场价格监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倡导价格诚信,推行明码实价,引导经营者规范自身价格行为,严肃整治和查处虚假促销广告、虚假打折促销、虚构原价、模糊馈赠、不履行价格承诺等价格欺诈行为。市场人士表示,明年我省将全面推行明码实价,目前看,一些商家已在寻找对策,规避相关规定,因此,物价部门有必要细化规则,增强其可操作性,确保明码实价这一促使商业诚信回归的善举在实施效果上“不打折”。吉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