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红日亭”与大大的“爱善美”
在温州市区华盖广场“红日亭”旧址,昔日免费供应伏茶的铺子,如今继续上演“爱心接力”,五六十位老人自发组织、自掏腰包,免费给路人供应暖身的热粥,还搭配了下粥小菜。几十年如一日,“红日亭”的一碗热粥温暖了一座城市,“红日亭”的一碗凉茶清凉了一个夏天。(综合中国文明网、浙江在线等报道)
“红日亭”是传统文化在温州的生动体现。有人说,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身处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一片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如果人人有爱心,学会无私奉献,生活将充满温暖,一个充满爱心的集体是温暖幸福的,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是和谐安定的。小小的“红日亭”,就这样传递着大大的爱心,推动着慈善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红日亭”是乐善好施在温州的历史传承。伏茶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温州的伏茶历史相传始于南宋,盛于清朝。很多老温州人都说,当地与南宋状元王十朋有关的民间故事里,就有逢夏季在路边凉亭施茶的情节。在此历史传统影响下,伏茶代代传承,“善行天下”的品质在温州人的血液里一直流淌着。富裕起来的当代的温州人,就纷纷以“明眸工程”、“7.23市民群体”等义举谱写了一曲曲善行之歌。如今,小小的“红日亭”,更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温州民间慈善,是温州古典慈善传统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当代再现”。
“红日亭”是城市文明在温州的有序发展。“红日亭”象征着当代的温州精神文明,展示着温州人的慈善境界。温州人富而有礼,富而有义,义利并举,“红日亭”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更多人加入到慈善队伍来。据报道,在“红日亭”“乐捐榜”上,正反面写满密密麻麻的捐款人:慈湖南堡100元,牛肉先生200元,女同志赞助300元……今年7月初,还有两位神秘女士向温州多个伏茶点匿名捐款数万元。“红日亭”的善举感动着广大市民,市民的慷慨解囊又给“红日亭”以激励和支持,形成了善心善行、善款善用循环往复的爱心接力。
“红日亭”是老人情怀在温州的绝佳展示。一番风霜苦,自有梅花香。老人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白了华发,燃了韶华,但仍期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舞台上再展雄风。他们从每年农历六月到中秋节烧伏茶,农历八月十五后则开始煮粥,一直到腊月二十,每天风雨无阻,其间还会根据年节,免费向路人供应芥菜饭、清明饼、端午粽、月饼、汤圆、糖糕等特色食物。在此小小的“红日亭”里,温州老人刚毅要强,自理、自立、自治,为儿女分忧、为社会解难的优秀品质,尽显无疑。
正所谓,“上善若水”,“如果把每个默默行善的温州人比作平凡的一滴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那么这一滴滴水一旦汇合起来,就足以形成搅动时代精神的大潮。”勿以善小而不为,温州的这小小“红日亭”,背后隐藏着大大的“爱善美”:对城市之爱,对生活之爱,对人生之爱,对人民之爱。而这爱,“如夏花般灿烂,香气洒满全城。”(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