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体质要打好“组合拳”
我国将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根据意见,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10月30日《宿迁晚报》)
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追根溯源,这与畸形的教育体制大有关联。尽管国家已将“每天锻炼一小时”列入中小学日常教育范畴,但残酷的现实却将此沦为了应景式的口号:在过高的期望和过重的应试模式下,课业负担取代了体育锻炼,课外辅导挤占了打球跳操,大多数学生陷于题海战术中不能自拔,不仅严重透支着体能,也不断成为“高分低能”儿。
在这样的语境下,通过“一票否决”来提高学校狠抓学生体质工程的意识和水平,确能收到一定的成效。当务之急,必须厘清“持续3年下降”的考量标准、“一票否决”的实际操作性等,用铁的手腕、铁石心肠、铁面无私进行常态化监管,使之真正为学校和领导干部套上“紧箍咒”。
话又说回来,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错综复杂,既与缺少锻炼有关,也与营养过剩搭界,而且学校也只是承担了不足8小时的教学任务。如果仅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便一刀切地“株连”学校和领导,不仅有违公平,也会使学校承担起“难以承受之责”,让也该负起责任的家长和社会“逃过一劫”。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体质的提高与下降,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板子打在学校身上,而是应该建立更为科学完善的考评体系。
进一步来讲,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现今更为看重的是分数和升学率,在这样的制度缺“钙”下,即便“一票否决”也不能止住体质下降。只有真正把教育理念转变到位,让学生能够快乐运动起来,从细节入手来增强他(她)们的意志力、承受力,那才是治本之策。成功迈出这一步,既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更要有破旧立新的机制,目前已经迫在眉睫,急需教育部门“发力”。 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