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决定从7月1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今年试点范围覆盖全国60%的地区,明年覆盖全国。年满16周岁,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可在户籍地自愿参保;年满60岁、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养老金。(《中国青年报》6月2日)
目前我国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有国家公务员退休制度、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职工(包括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等)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少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出,意味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当然是一件惠民大好事。
但是,听到这一好消息的同时,也有让人“扫兴”的新闻传出:上海养老金支付压力一直在加大,每年百亿元的养老金账户的亏空很难填补。事实上,养老账户亏空,不只是上海的事,去年中国社科院的专家透露,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个人账户“空账”已达1.3万亿元。
在养老资金已现亏空的前提下,扩大养老保险惠民面,养老资金面临的压力就更大。而且,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退休时的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很低,比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的规定低了15%。考虑到养老水平以后提高的需要,养老资金面临的压力更添一层。如何为养老账户“补血”,扩大养老资金的来源,就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诚如专家所说,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产出,是解决养老资金的关键,也是根本。但是,这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且生产力的发展,也受很多因素制约,有时候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提高养老金单位与个人缴存比例,几乎是一种共识,养老保险的缴费率也在不断增加,我国的社保缴费率已在世界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五项社会保险法定缴费之和相当于工资水平的4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50%。在这种情况下,专家坦言,在缴费上为养老金“开源”的可能性几乎已经不存在。
养老资金的财源还有没有?在哪里?国企红利是一个突破口。2010年,所有央企利润总额达到11315亿元,但上缴的国有资本收益仅有数百亿元。央企的所有制性质,其享受着国家资源、资金等方面独特的优惠政策,决定了其理应为全民福利服务,对于社保等民生方面,完全可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整个“十一五”期间,央企通过国有股减持转入社保基金的资金只有589亿元,与其巨大利润总额比,微乎其微。虽然央企利润的支出也有说法,比如用于企业的再生产和做大做强等,但种种迹象表明,央企是存在很大的贡献空间。将那些“天价灯”、“天价酒”、超配公车以及高工资、高福利挤挤水分,将会节约一大笔开支。
当然,除了开源,多种迹象也提醒我们,养老资金的妥善管理不应被忽视。不能否认,养老资金的亏空,与养老金管理失责有一定关系。据统计,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有10亿元社保基金因为被挪用、挤占而没有回收。近几年内,浙江金华社保案中,数亿元社保金被挪用;上海社保基金案中,32亿元的社保基金被违规拆借;山西太原社保案中,涉案金额也近1.8亿元……各种贪腐行为,让社保资金造成巨大损失。(文/谢昱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