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朴的美德无关身份地位
2013年1月1日早晨6点半,53岁的余友珍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准时赶到武汉武昌徐东路,开始清扫马路。过往的路人不会想到,这位穿着一身橙红色工作服的普通环卫工,家有17套住房,价值过千万元。余友珍有自己的说法:“我想给儿子、女儿做个样子,不能天天窝在屋里坐吃山空。”(武汉晚报1月4日)
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自小都会接受勤俭节约意识的教育。以笔者为例,小时候每到过年,“勤为摇钱树,简是聚宝盆”这副对联必然会出现在我家小屋的房门上。这个必选对联就是父母对我们的期待。
然而勤俭这种美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愈发的站立不稳。富人挥金如土,争相攀比,早忘了节约是何物;富人之外,很多并不怎样富裕的人“打肿脸充胖子”,在消费上也不甘落后。在社会上还形成了一种偏见,富人必然是奢侈浪费的,简朴只是穷人的专属,偶有富人的简朴行为也被视为作秀。
简朴这种美德在社会上的繁衍形势不容乐观,需要提倡,也需要更多的人逆流而上,保持这种传统美德。余友珍身家千万,早已加入了富豪的行列,可是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劳作。这正是践行传统美德的典范。
“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是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观的题中之义,全国很多事业单位还把他编成了歌曲传唱,然而传唱在与实践的结合上并没有太突出的成果,传唱没有让勤俭这种美德深入人心,只是让人们牢牢记住了那句歌词,而人们传唱也只是变成了机械的重复。
实践出真知,我们传诵勤俭美德,以身作则的同时也要改变心中不正确的看法。简朴其实无关乎身份地位,穷人应该简朴,富人也应该勤劳简朴。我们安心创造自己的财富,也不应总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财富,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别人的财富也是通过勤劳俭朴换来的。
余友珍53岁了,她的富裕并不是偶然,财富的到来也并没有让她心理改变太多,比起很多人富裕之后的穷奢极欲,这是难能可贵的。很多人可能会说,余友珍的简朴勤劳来自于她原有的菜农身份,可是谁又能说勤俭是农民的专利呢?对待勤俭的态度不应去追寻之前的身份地位的高低,也不应以现在的显赫身份地位为借口。勤俭不丢人,奢靡浪费才最可耻。(张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