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以药养医”的关键是要看得起病
1月1日起,济南章丘、平阴7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正式启动。试点医院将全部取消15%的药品加成,药品按进价销售,同时7家医院相应提高诊疗、护理、床位、手术等项目价格。很多市民担心,药价降低了,服务费用却提高,会不会和以往一个样,甚至会造成医疗费用上涨?(1月7日《济南时报》)
取消“以药养医”乃是医疗改革的趋势,扭转医院过度依赖药品加成赚钱的现状,降低患者的总体医疗费用。医疗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济南县级公立医院取消“以药养医”是一项重大举措,需要将其落到实处,改革关键是要让老百姓看得起病,让医院能维持正常运转。
在取消“以药养医”之后,所有药品均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无法从药品销售赚钱,就可以专心服务治疗患者。而医生也将通过医疗技术养活自己,不再挖空心思开大药方、高价药,以合适药品治疗疾病,获取合理的报酬,从而实现自我社会价值。患者也不必再为药价发愁,而是择优选择医生,支付相应的诊疗费用,以形成良性和谐的医疗环境。
但是,也需小心防范改革被钻空子,毕竟之前的医改频频失败,均是因制度建设不完善,改革方案考虑不周所致。毕竟取消“以药养医”改为“以技养医”,并非简单的字面变化,而是涉及到利益链条的重塑。
改革后,基本药物均由集中采购,医院不得从中加价,如此就将利益前置,需要防范集中采购环节的腐败交易行为,避免药品在进入医院之前就被虚高价格。不久前,苏州部分医改试点医院以财政拨款不足为由,以“不交钱就不用药”相要挟,要求药商按销售额5%到20%的比例“返点”,甚至让药商先把钱“捐”给当地慈善基金会,慈善基金会把钱划给当地卫生局,卫生局最终将钱分配给医院。最终药品采购价格被抬高,仍然要摊到患者头上,让患者来承担改革成本。
而且,基本药物所占比例并不大,其它药物和器械的采购权仍在医院手中,防范此环节的腐败则成为关键。在以往的医疗采购腐败案件中,天价采购、红包回扣等均屡见不鲜,显然,需要从规范医院内部管理方面入手,打造预防腐败的防火墙,将采购环节公开透明,每一项采购均能追根溯源,并引入外部监督机制,让腐败交易无从下手。
至于诊疗、护理、床位、手术等项目价格的提高,也应秉承合理有度的原则,切勿脱离老百姓可承受负担之外。并且需要明确公开信息,晒出项目价格构成因素,摒弃不合理的成本,以取得民众的理解,从而摆脱暗箱操作。改革需控制总体医疗费用,避免出现价格跷跷板效应,令老百姓空欢喜一场。
济南市的医疗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目前是先从县级公立医院实施,然后再根据社会发展实情,逐步过渡到市级公立医院。那么,在这期间,不妨充分总结改革经验,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完善医疗改革制度,堵住所有漏洞,为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做准备。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