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贺岁成时尚 当面交流更贴心
今年春节,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拜年,成了一种新的时尚。特别是对手机、网络应用较为熟悉的年轻人,更加青睐操作便捷、表达生动的电子化拜年方式。有关专家指出,尽管科技发展让祝福越来越方便,传统的拜年方式也不能完全丢弃。
微信微博飞信,新春祝福有新招
“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广州白领甘小云对着手机话筒高喊。这是今年时兴的一种拜年方式——微信。她说,微信拜年可以轻松地将自己的“语音祝福”发送给各位朋友,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还可以声情并茂。
通过微信等网络应用,语音、图片、文字、动画可以编辑组合。“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热爱唱歌的80后小颖利用手机应用软件“会说话的汤姆猫”变声录制了一段贺年歌曲,发送到微信群组上。不一会儿,群组上的朋友就收到小颖的祝福,纷纷赞她“有创意”。她还告诉记者:“如今,年轻人刷微博的也非常多,发一个祝福,大家都看到了。”
随着3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春节期间用飞信、飞聊、微信、微博等方式拜年送祝福。记者从广东移动获悉,这些新方式引发数据流量的暴涨,除夕全天GPRS流量比去年除夕增长71.48%,增幅是去年的2倍;3G流量比去年除夕增加195.73%。
与此同时,记者获悉,手机短信依然是人们新春祝福的首选方式。据广东移动提供的数据,除夕全天短信量比去年增加4.02%,再创历史新高。3G话务量比去年除夕增加122.40%。
网络拜年,代替不了面对面的交流
从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到电子贺卡、微博拜年再到微信语音拜年,人们送出祝福越来越方便了。但新的拜年形式也引发了担忧:有网友说,以前家里没装电话的时候,人们都上门拜年;装了电话以后,一些住得比较远的亲戚开始就打电话拜年了;有了手机后,过年过节大家开始短信送祝福,但后来才知道收到的短信是一样的;如今微信、微博……接收到祝福的途径多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似乎淡化、形式化了。也有一些人,节日虽是赶回了家,却总是和手机有讲不完的话,甚至影响了亲人间的情感交流。
年味,说到底,就是家味。家味来自于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实际上,坚持上门拜年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固守的并不只是一种习俗和礼节,更多的是那种亲切感觉中透出来的浓浓年味。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联络感情的方式会发生变化。但是,“传统的拜年方式还是不能完全丢弃,毕竟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不能代替见面。”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师麻美英说,常回家看看,到亲友家转转,别让高科技拉远我们的距离。(贺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