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网络雷锋”如何走好成长路?
在论坛上发个倡议帖,爱心就会纷至沓来;在QQ群里吆喝一声,爱心就会快速集结。在淮北,互联网日渐成为宣传慈善、组织公益活动的重要平台,除了以转发帖子等方式表达爱心和关注外,一些热衷公益的网友自发组建了爱心论坛、爱心QQ群等网络交流平台,号召大家走出网络世界,传播爱心、多做好事。
网聚“正能量”
去年7月10日晚,安徽稀有血型QQ群里发出一条信息,内容是“河南省驻马店市解放军一五九中心医院有一名重症患者,急需RH阴性B型血做手术”。这引起了淮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护学天使”周陈晨的注意。
通过QQ群主留下的联系方式,周陈晨立即与病人亲属取得了联系。第二天一早,她便赶赴河南省驻马店市,献出了400毫升“熊猫血”,用于救助一位素不相识的患者。
与传统学雷锋的方式相比,网络学雷锋效率更高、范围更广、更加便捷,更容易让天南地北的“志同道合”者自发组织起来,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增强了人们的参与度。
蒲公英爱心助学中心和“爱心集结号”,这是两个为淮北人所熟识的民间公益团体,都是依托网络而组建的。从个体自发到群体自觉,网络公益以联盟的形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给淮北这座“好人之城”增添了一抹温暖亮丽的色彩。
“我们是一群平凡的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只是在网络世界,我们因为共同的信念聚到一起,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说这话的人名叫沈沉,是蒲公英爱心助学中心的发起人之一。虽然成立还不到两年时间,但蒲公英爱心助学中心已从最初五六个人的小团体,发展到现在拥有160余名会员的公益组织。
除了开展捐资助学、创建爱心图书室、与特困学生一对一助学等公益活动外,“蒲公英”还致力于搭建志愿者成长平台、传播公益理念。
“让急需救助的孩子们得到帮助”,这是“爱心集结号”公益助学会的爱心宣言。
因为他们的热心帮助,罹患重病的孩子有了手术费,生命得以挽救;因为有了他们的鼎力支持,失学儿童重新背上书包,回到校园;因为他们的慷慨解囊,困难家庭重拾希望,笑对明天……“爱心集结号”由淮北人论坛总版主岳磊于2010年4月11日发起创建,成员来自我市的各行各业,帮助对象主要为贫困学生。岳磊说,“我们在给予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很多。传递出去的是一份爱心,汲取的是自我价值的提升和社会责任感的满足。”
成长的烦恼
从个体自发到群体自觉,网络公益以联盟的形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有几家本地企业曾经慕名联系“蒲公英”准备捐款,当被问及是否经过合法注册、是否有捐赠收据时,“蒲公英”只能给以否定回答,捐款也付之东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助法》明确规定,只有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事业单位可以依照本法接受捐赠,且强调本法所称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依法成立的,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可按照相关规定,成立民间组织除要有一定的注册资金外,还对办公场所、固定会员等提出诸多要求。
从网络公益团体到合法民间组织,在沈沉看来,“蒲公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社会公益事业本身是无偿的,所以公益组织的资金压力很大,尤其是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团队可能面临巨大麻烦,甚至惹上官司,以致被迫解散。
去年8月31日,岳磊与中国人保寿险淮北公司签订合同,首批为“爱心集结号”71名团队成员购买了“团体意外伤害医疗综合保险”。但其他公益组织仍然要面临这一难题。
一些网友对网络公益也有着自己的看法:目前网络团体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组织者经验匮乏、经费欠缺、参加人员流动性过大等。建议相关部门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规范,使之健康发展。
公信力,是每一个公益团体的生命线。采访岳磊时,他首先给记者讲了两件事:每隔一段时间,一位中年男士就会来到“爱心集结号”副会长孙燕的烟酒店里,听听最近爱心活动的开展情况,然后默不作声地放下一两千元后起身离去;刘洋,一位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在外地工作淮北人,是“爱心集结号”里捐款数额最高的人。
“‘爱心集结号’的身份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我们做的事是合法的就行。如果没有自身公信力,陌生的中年男士和不曾谋面的刘洋就不会不断地捐款给‘爱心集结号’。”岳磊认为,网络公益最受关注的就是透明度。在淮北人论坛,“爱心集结号”板块专门设置了汇报帖,除了详细汇报每次活动的开展情况,每一笔爱心收支都可在线查询,这种透明、便捷的公益模式赢得了网友们的肯定与支持。
虽然面对身份、经济问题的多重困扰,让蒲公英爱心助学中心、“爱心集结号”的点滴成长显得格外辛苦,可自信与自豪的笑容却绽放在每一位参与者的脸上。也许就像沈沉说的,“爱心大于一切,带给需要帮助的人真真切切的帮助,这才是最重要的事。”需要社会呵护网络是一个大世界,从来就不缺少爱。
在淮北,像“蒲公英”“爱心集结号”一样生于网络、根植于网络的草根民间慈善团体还有不少,例如中国好人志愿服务队QQ群、彭庆英爱心QQ群等等。“网络公益行动,人人都可以是主体,每个人都能用最简单的方式参与。
“它是官方志愿服务的补充和延伸,自愿服务意识更强、服务活动更常态化。”陈林,市文明办志愿服务管理科主任。他认为,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网络公益团体以独特优势,将网络爱心转化为现实行动,形成网上网下相互衔接的助人为乐新模式。或许因为空白的合法性身份,让这类公益团体发展得步履艰难,但不能否认,公益借助网络,吸引了更多社会公众的参与。下一步,市文明办将从志愿服务专项经费里,通过“以资代补”的形式对这些网络公益团体予以支持。
“让网络爱心阵地更加有序、有效、有力,必须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监管的长效机制。”有关专家认为,需要建立合理的把关机制,设立专门机构对整个救助过程进行必要监督,同时出台和实施有关网络捐助的相关法律和制度,强化网络募捐活动监管,给网络爱心穿上“护身服”。(记者徐筱婧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