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明程度需要全社会努力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出公民精神文化状态的发展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是具体的,它反映在社会公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文明”也是无形的,它体现在各种意识和观念之中。因此,提升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是单个个体的事,整个社会都应付出努力。
被遗忘的文明
尽管中秋之前,各大媒体一再呼吁文明过节,但节日一过,全国各地“惨不忍睹”的垃圾遗留现场仍然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这里试举一例。
武汉汉口江滩是当地老百姓的最佳赏月点。八月十五当晚,在汉口江滩赏月的市民非常多,不过,很多人在吹着江风、享受美食美景之后,却忘了带走“赏月垃圾”。中秋次日,公园所有环卫工人70余人全部上岗,共清理垃圾7车、400余桶,共计约12吨。
近来关于中国游客不文明的报道与讨论,已上升至对国民素质的追问。中秋作为传统节日,本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一些人却在节日中遗忘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文明礼仪,这值得深思。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对传统节日的强调固然是重要抓手,但最重要的恐怕还不是节日本身,而是节日文化中承载的民族精神与道德内涵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与匡正。
被憧憬的文明
两年前,内地游客在香港地铁进食引发争议的事件,至今未被忘记。地铁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内到底可不可以吃东西,在内地大多数城市也一直未成定论。近日提交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中首次出现了禁止在车厢内饮食的规定。这也意味着上海有望首次出台地铁车厢的“禁食令”。
按照修订草案修改稿,“车厢内饮食”与吸烟、随地吐痰、便溺等行为一同被列入禁止行为。违反者将“由轨交企业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据了解,在上海市相关部门开展的公开征求意见和问卷调查中,80%以上的市民同意在一定范围内采取禁食措施。与此同时,新浪微博上一项由2700多名网友参与投票的调查结果也显示,77.3%的网友支持地铁全面禁食。
尽管地铁禁食的管理和惩戒方法目前执行起来还尚有难度,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关规定的出台将有利于加强对市民文明行为的教育和引导,而大多数市民对这种引导的支持,则意味着公共理性的回归和对社会文明的憧憬。
被搁浅的文明
如今在很多大城市,旅行结婚、简化婚礼,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结婚时的新风尚,可是谁曾想,在一些落后贫困地区,刚刚脱贫的农民“因婚返贫”的现象却成了新一轮“扶贫工作”的大问题。
据媒体报道,甘肃省会宁县北部山区的老元家原来养了十几只羊,去年老元儿子结婚,光彩礼就花了5万元,加上买家具、办酒席,总共花了八九万。家底儿全部花光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
一些基层干部说,移风易俗喊了多少年,农村的彩礼却越来越高。越穷的地方,彩礼越是“应声涨价”。在个别贫困村,因婚返贫的农户竟多达5%。
婚礼是两颗心的契合与承诺,婚礼规格的高低、排场的大小,与婚后的幸福没有必然联系。这种现代婚姻观的普及,也是对社会文明的推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变“因婚返贫”的现象,不仅是扶贫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需要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视。(君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