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保安”的价值所在
当自寻短见的女子从七楼飞身而下,李迎福张开双臂,奋不顾身地冲上前接住了她。女子得救了,而李迎福却因此高位脊椎损伤。在人们用“最美保安”形容他时,也有人表现得格外“冷静、客观”。他们认为,这样救人值得吗,人家本要自寻短见,你却用近乎自己生命的代价去救人,价值何在,意义何在呢?
这样的质疑我们并不陌生,每当一件好事发生的时候,总有人要细究一下他的动机、他的价值。如果救的是一批孩子,且成功施救,最好自身没有什么太大的伤害,做了这样的好事,一般没有什么可以非议的。就像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老师张丽莉。
然而,有时被救对象似乎是“价值”偏低,譬如30多年大学生张华所救的落到粪坑的老农,还是李迎福所救的这位自寻短见的女子,如果施救没有造成伤亡,可能大家也无可厚非,但是偏偏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于是就有人非议了。所幸的是,这是救人是成功的,反之,救人失败,而自身又出现重大伤亡,民间质议的声音可能还要更加强烈一些。
这种质疑,看似有理,其实是对价值基本内涵的迷茫。什么样的事物才有价值,稀缺的东西、美好的东西才有价值。这种东西,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在这个社会上,舍己救人永远是一种稀缺的精神元素。而且,它是如此的美好,它点燃人们心头那团希望的火焰,它彰显人心向善的那种美好,它激发团结互助的那种决心。
因此,只要是舍己救人,无论成败如何,无论伤亡怎样,也无论是否属于职务行为,都是一种高尚的行为,都是值得人们景仰的义举。对于这方面的价值认可,古今中外,都没有任何疑义。
以美国911事件为例,当时有343名消防员在楼内执行任务时,大楼坍塌了,因公殉职。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死,救出了更多的人,而且他们这样做是一种职务行为。尽管如此,没人敢说他们不是英雄,谁也不敢否认他们的价值。
同样,1982年7月11日,当第四军医大学大三学生张华为救落入粪坑的老农而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虽然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但是,随后在全国展开的学习张华活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如今,当李迎福展开他的双臂拯救一个自尽的女子时,当时他可能没有想到太多,但他同样弘扬了一种可贵的奉献精神。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日益物质化的时代,这种精神特别需要大力弘扬。
作为社会而言,积极展开对李迎福的医疗救助,大力宣传这种宝贵精神,都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让正气弘扬,让英雄温暖,人间才会多一份善良,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美好。这也正是李迎福等见义勇为者的真正价值所在。(孙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