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化文明就是一种引导
文化墙是芜湖市文明创建工作的一个亮点,种类多样,内容广泛,在多样的文化墙中,有一类文化墙,因为她的出现,在农村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着居民向上向善,她就是"农村文化墙"。这一面面"会说话的墙"不仅是一道风景线,更是文明传播的平台,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中国文明网11日19日报道)
将"百善孝为先"与"家和万事兴"这样的传统美德采用手绘画的形式,画在墙上,使得当地民众能够与这类图文并茂的宣传"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之间,民众自然就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传统美德,也就会慢慢在民众的心底,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以,这是一种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提及农村,我们只是想到"一亩田,三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在温饱问题还没有着落的或者刚刚有所缓解的社会背景之下,解决温饱问题,显然是我们的重中之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农村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物质需求得到强有力的保障之后,此时,农民们更需要以传统美德为主题的精神需求。尤其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社会大环境之下,农村的传统美德教育,更凸显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采用农民朋友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传统美德,其积极意义,也就不言而喻。
对此,可能会有人觉得这是形式主义。显然,这是将形式与形式主义混为一谈了。而事实上,任何所谓的意义,也必须以某种特定的形式为载体,脱离了形式的意义,是很难存在的。那么,传统美德的教育,也有着同样的背景。如果我们的文明"墙"化,确实是以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为宗旨,而且也确实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那么,这就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寓教于乐。退一步说,有所实实在在的行动,也总比坐而论道强百位。
当然,我们在广大农村地方实施"墙"化文明的过程中,也还是注意到"墙"化的内容,与形式,应该贴近农村与农民的现状,这方面,有些地方的形式,就恰恰与我们农村建设,背道而驰。腾讯新闻2013年10月26日报道,2013年10月25日,上海气温明显下降,下午在浦东航头举行的浦东新区新农村文化成果展巡演活动上,一群裸露上身的彩绘秀女孩在后场的冷风中瑟瑟发抖。以这种方式进行新农村文化成果的巡演,恰恰是对文化的讽刺。"农村文化墙",就应该紧扣农村的特点,因地制宜,"村规民约、文明互助、传统美德、法制教育、科普环保、计划生育",才是最适合农民朋友们最需要的,而适合的,也才是最好的。(范德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