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庙会”公共行为的“文明镜”
2014-02-05 16:53:52 来源: 作者: 【 】 浏览:924次 评论:0

“庙会”也是公共行为的“文明镜”

    这几天,随着北京“逛庙会”人数的增多,景区的不文明行为也随之增多。据媒体报道,禁烟区抽烟、践踏草坪、随地扔垃圾、在公共场合打架、让孩子随地大小便等不时在多个庙会出现。

  应该说,公众对这些不文明现象并不陌生,同样的细节、同样的情景,经常跨时空出现在不同的节日与景区。

  就像是在做一道填空题,从时间维度看,答案可能是春节,也可能是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从空间维度看,答案既可能是北京的庙会,还可能是北京的故宫、长城,抑或湖南的张家界,埃及的金字塔。

  问题在于,这些公共行为的不文明现象,屡屡被曝光,屡屡被围观,却又屡屡“上头条”。并且每次讨论都无疾而终,究竟是药方不对,还是无药可解?

  按照常规思路,出现种种不文明现象,制度层面一般会有所动作。

  2013101日起施行的首部《旅游法》第十三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数月过去,这些不文明现象似乎证明《旅游法》无法解决这一顽疾。

  201411日起,《北京市公园条例》正式实施,颐和园、天坛等11家北京市市属公园时隔8年后恢复执法权。正式施行处罚要在三个月“缓冲期”后。但据执法人员介绍,“主要处罚对象是野钓、野泳等行为。”换句话说,“条例”似乎同样无法与那些不文明的公共行为对接。

  就是说,制度层面的“动作”基本宣告乏力。舆论也常呼吁法律的归法律,道德归道德,大多数不文明行为属于道德素质范畴,法律自然无法直接管制,那么,如何通过道德的力量来改变,又成为新的问题。

  当然,有人说要通过学校教育,从娃娃抓起,也有人说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但是,这些几乎都被多次提及,仍无法阻止“中国式××”的我行我素。

  所以,“庙会”也是公共行为的“文明镜”。对个人来说,自然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多用文明的尺子来打量自身行为,对于公共场所的管理者来说,也要照照存在哪些不足,适时改善公共服务环境,比单纯抱怨或处罚更为重要。

  比如,报道说,一些孩子在厕所不远的草坪上大小便,原因在于“公园里的厕所虽多,但基本每个都要排队,一些家长为了省时间”。

  公共行为的文明,需要每一位市民与每一个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共同努力,一起营造。(媒体人:双洎河)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上一篇网络化管理对志愿服务活动意义 下一篇要喜庆不要“礼”庆,要讲文明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