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扫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04-16 09:06:18 来源: 作者: 【 】 浏览:1021次 评论:0

网络扫黄为什么?
——兼论网络“扫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其目的,就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要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什么才算一个合格的价值观?那就是要让这种价值观在人民群众中真正发挥作用,在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让人们群众不断在社会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真正让这种价值观能够达到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能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最终能够有效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规模大、力度狠、层次深的网络“扫黄”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能够承载如此厚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让其显示出“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功能的,只能,也仅仅只能是网络。

  据今年1月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而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已经高达81.0%。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网络用户,网络能够给人民群众传输什么样的信息流、传播什么样的价值观、流行什么样的真善美、宣扬什么样的时代感,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意识的流淌,更是让社会系统高效运转、社会秩序正常运作的舆论根基和精神命脉。

  反观我们当下的网络内容,或许还没有到所谓乌烟瘴气的境地,但网络非法出版物层出不穷、用互联网和手机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见怪不怪、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微言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效果平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网络淫秽信息的冲击下身陷囹圄,这些不争的事实,让我们必须把清洁网络提到日程上来,网络“扫黄”,也逐渐成为一个网络热词。

  近年来,由于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屡禁不止、屡打不绝,淫秽色情等与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和道德意识相悖的文化垃圾已被人们称为“黄毒”,变成了社会一大公害。这些网络信息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诱发多种违法犯罪,社会各界对此深恶痛绝,要求严厉整治的呼声十分强烈。此次“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就是通过积极回应社会重大关切问题、协调多重社会力量行动,体民之所需、想民之所愿,态度鲜明、措施有力地依法打击网络色情行动。

  实际上,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论坛、社区及聊天工具的不断出现,给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因此,近年来的扫黄打非工作增加了扫除互联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的整治。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猛进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扫黄”正面临工作范围不断扩展、工作空间不断延伸、政策环境不断规范、工作难度不断升级的新形势,网络“扫黄”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新问题,遇到的新挑战也越来越多。在新的时期,对网络“扫黄”进行综合治理,探寻长效的机制,已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然,在新的历史任务面前,负责网络“扫黄”任务的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领导,在其结构的行政格局和职能运作方面或许有可改进的空间。“领导小组”作为广泛存在于中国各级党政机关中以议事协调机构的特殊政治组织模式,已经长期存在。而“小组政治”也变成中国政治运行一种普遍形式和重要节点,化身成中国党政关系最核心的联结点之一。但如何让“领导小组”这一角色,在决策定调之后,有效让党政之间可以对决策执行层次进行协调运作,目前还存在协调机制的定位。

  但是,这种运动式的“扫黄打非”如果总是遵循从政治权力的总体性支配到行政权力的技术性治理的转变逻辑,只能基于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盛事的动员保障工作,而不能及时回应社会民意需求的合法性要求,不能正视条块交错的职责同构现状、不能集束性社会矛盾与溃散性地方权威的张力、不能抓住专制权力向基础性权力过渡属性,那么,在这种调和间歇反复与长效治理的矛盾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管理角色的多重化,极其容易导致职责的模糊化和职能的去中心化。而这种“运动式”的网络“扫黄”或许最终只能落为一种政府治理的政策工具,不停地被简单粗暴地使用,最终让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的灌输成为一句空谈。

  习近平指出,“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其根本着眼点,就是想把现代社交媒体和传统价值观进行有效对接,让他们在“无形”中接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润物无声”,让核心价值观的“春雨”浸透“心灵土壤”,不断地进行价值观的“灌溉”。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一种高调的圣人伦理,而是真正引领社会思潮的主流大众文化。善于运用群众喜爱和接受的方法阐释价值观的观点,以真、善、美的道德培育为突破口,用生动事实、典型事例讲清价值观蕴含的道理;用网络信息丰富的表现形式,把核心价值理念植入群众所喜闻乐见喜爱的载体中,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到核心价值观的可亲、可学、可用。这,或许可以作为本次网络“扫黄”的一个目标。(桑可)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上一篇新媒体是我们精神文明腾飞之翼 下一篇“翻车悲剧”并非学生春游的错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