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一对兄妹获全国无偿献血奖
14日是第11个世界献血日,泰州市姜堰区举行集中颁奖仪式,56名无偿献血者获奖。其中,张日华、张月萍兄妹俩分获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张日华累计献血11800毫升,成了姜堰“献血大王”。而张月萍坚持献血17年,是姜堰无偿献血时间最长的人。
兄妹俩同来领奖
14日上午8时许,姜堰城区坝口广场献血车前,姜堰中心血库举办集中献血颁奖活动。记者现场看到,颁奖桌上共堆放着56本献血荣誉证书,其中金奖1人,银奖5人,铜奖50人。每张证书上都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的公章。
姜堰中心血库主管医师曹向东说,这些证书是姜堰献血者近几年获得的,这次上街头集中颁发,旨在增加无偿献血者的自豪感,倡导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行列。
无偿献血获奖者陆续赶来登记领奖,其中张日华、张月萍兄妹俩格外引人注目。现场颁奖的姜堰中心血库负责人马文说,张日华从1999年开始献血,16年来累计献血11800毫升,成了姜堰“献血大王”,而张月萍17年坚持献血,是姜堰献血时间最长的人。
45岁的张月萍说,几年前,她就知道献血得了铜奖,一直没时间领证书。这次,她约哥哥同来领奖,目的是向哥哥看齐,力争早日也拿到金奖。
52岁的张日华说,他现在做个体生意。14日,他本来出差,叫妹妹帮忙拿一下证书。妹妹建议他亲自到场领奖,感染带动更多的人。他这才推迟出差的时间。
兄妹暗中比赛献血
张月萍是姜堰中医院的一名护士。张月萍说,17年前人们对献血存在误解,认为献血有害健康。卫生主管部门号召卫生系统工作者,带头无偿献血。1998年春,她第一次献血200毫升。从此,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献血一次。
1999年4月,张日华到妹妹家玩,无意中看到张月萍的光荣献血证,问献血有什么要求?张月萍趁机向哥哥宣传了献血的好处。乐于助人的张日华听了妹妹一说,第二天就到血站献了300毫升血。
张日华说,拿到光荣献血证的那一刻,心里既激动又自豪,认为自己的血也许救了一个病人。“从第一次献血开始,我就决定,献血虽比妹妹晚了一年,但要超过妹妹。”起初几年,妹妹每次献血200毫升,他每次献血300毫升。后来,妹妹每次献血300毫升,他就加到400毫升。
张日华的献血量超过妹妹张月萍很多,但他仍感谢当年是妹妹带动了他。张日华说,没有当初妹妹的带动,自己不会这么早就加入献血行列。
张月萍说,她曾叫哥哥每次献300毫升血,哥哥不同意,说,“我们男同志,体质好,饭量大,就应该比女同志多献点。”2002年至2010年,哥哥在上海打工,每年两次请假回来献血。“哥哥好几次忘记了自己的生日,但从来没有忘记献血的时间。”哥哥每次献血,还提醒她,不能忘了时间。“我们俩每次献血,都相互提醒,互相鼓励。”
张日华说,妹妹献血时,还暗中跟他较劲。去年国庆节,他约妹妹一起献血。他跟妹妹开玩笑,“你掉一大截了,恐怕赶不上了。”妹妹不服气地说,“我比你小7岁,谁输给谁,现在说还为时过早。”
带动身边人献血
张日华、张月萍兄妹俩还有个共同的特点,有空就向身边人宣传献血的好处。姜堰52岁的市民童诚连续10年献血6700毫升,获得银奖。童诚说,他跟张日华是朋友。10年前,就是听了张日华的宣传,才加入献血行列。
张日华的女儿张习羽今年高考。张习羽说,看到爸爸堆得厚厚的献血本,很羡慕。下个月,她将满18周岁,到时就以献血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据我所知,爸爸带动了几十名身边的亲朋好友加入献血行列。”
张月萍的女儿上大学,每年寒暑假都回来献血。她说:“是妈妈给我带了个好头,我会一直献下去。”她的目标是超过“献血大王”舅舅。
张月萍说, 科学的献血行动,有助于体内造血干细胞的更新,对身体很有好处。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就应该带动身边人献血,挽救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