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礼仪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分文明就像一滴水,许多文明就能汇聚成海洋。
近日,本报记者联合宿迁日报社官方微博、本地论坛等网络媒体,对“市民的文明礼仪”问题展开互动讨论,一些市民和网友表示,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是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提高城市品位的有力抓手。
生活细节彰显城市文明
看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就一定要到人多的地方去,看看那个地方的人喜不喜欢排队。
在公共场所中,市民难免会遇到需要排队的情况,购物、就餐、买票、乘车、取款等都需市民按照先后的顺序依次进行。排队,是文明的象征,更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但是,以前在市区部分公共场所经常能看到市民不排队的现象。你挤着我,我挤着他,男女老少挤成一团就是不排队。这样的结果不仅不能节省时间,反而会更慢。
10日上午,记者走访市区多家银行,看到不少市民都能自觉排队等候办理业务,细节之处彰显出城市的文明气质。在府苑小区附近的中国银行自动取款机前,三位市民排队等候取款,井然有序。市民李洋就表示:“以前到银行存取款,很多市民都挤在一起不排队。如今很多市民都会排队,能自觉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尊重了别人,也方便了自己。”
排队,如同文明城市的一扇窗户。宿迁人用实际行动把它擦亮,自觉排队彰显出素质和自律。
打造文明交通的“宿迁规矩”
以前,在市区行人闯红灯的现象不少见,如今,即便到了夜间,只要红灯亮着,很多市民同样会遵守交通规则;
过去,当机动车和行人碰到了一块,很多机动车总是“抢着过”,眼下,斑马线前喷绘的“礼让行人”四个大字是真正深入人心,“礼让行人”成了不少机动车驾驶员的日常习惯……
针对前后的变化,市民赵女士总结道:“以前市民过马路是‘看交警’,如今都是‘看红灯’。这样的改变挺好,守规矩了不是坏事。”
这样的改变得益于“宿迁规矩”的形成。随着我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道路交通压力逐渐增大。我市对道路交通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出台《宿迁市文明交通严管办法》,着力打造文明交通的“宿迁规矩”。
针对部分驾驶员不礼让行人的行为,去年6月1日,宿迁交管部门对机动车不文明驾驶行为实行专项整治,开出了机动车过斑马线不礼让行人宿迁首张罚单。
通过严管重罚,市区通行秩序明显改善,据相关数据显示,“如今宿迁市区车辆停车规范率达到96%,主要路口行人、非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8%、一般路口守法率达到95%,机动车守法率为100%,路口、路段交通噪音平均下降30个分贝,市区交通事故量下降12%。”
学“八礼四仪”做礼德少年
文明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
从今年春季开学起,江苏首创的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在全省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推开,并从中选择893所学校作为重点,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进行深入探索。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强化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今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通知》,积极在学校推进“学国学、知礼仪”传统礼乐文化行知教育。
据了解,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又称作“八礼四仪”。“八礼”主要包括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四仪”主要是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眼下在宿迁,“八礼四仪”已经成为娃娃们学习和生活的一种文明操守。
人,是文明的主体,文明是人们举手投足间凝结成的美丽。一座城市的文明应该是立体的,应该体现在每个侧面,每一个边边角角。让文明礼仪一步步走进市民的生活当中,慢慢渗透到生活中每一个角落。城市因为有了文明的市民而变得从容;文明的城市因为有你而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