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这位好儿媳 精心照顾瘫痪公公6年无怨言
(记者 孙军贤 通讯员 赵忠)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如果家中有患病老人,子女应该义不容辞承当起照顾的重任。昨日上午,读者耿先生向本报热线报料称,家住市区滨江花园小区的张德敏,6年来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邻居都说这位儿媳比闺女还亲。她用善良和勤劳,诠释了孝老爱亲的内涵,在小区里被传为佳话。
老劳模患病生活不能自理
今年91岁的赵万斌,几十年前在宿城也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赵书记年轻时任劳任怨,做什么事情都风风火火。1954年当选城南大队支部书记,任职期间认真履职,处处为百姓着想,哪里有困难,总能在那看到他的身影。在他的带领下,1956年城南大队亩产万斤的山芋消息传遍全国。1957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当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8日上午,记者慕名来到老人住处,关口社区党支部书记耿福中指着墙上一张长长的黑白照介绍道。
2009年,平时患有高血压的赵万斌,身体越来越差,后经检查发现,老人患有脑萎缩,不仅智力下降,行走不便,甚至后来连家人也不认识了。考虑到老人的现状,老家拆迁后子女专门为老人购买两间车库,方便他的生活。也就是从那时起,照顾老人的重担便落到了小儿媳张德敏肩上。
精心照顾患病公公6年无怨言
1967年出生的张德敏,1987年与丈夫结婚后,便一直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平时尊重老人,凡事争着干,从没有和老人红过脸。1999年夏,因为工厂效益不好,考虑到两位老人年纪大了,丈夫工作也繁忙,张德敏便辞去工作回家照顾老人。每天从早晨起来做好早餐,到深夜老人上床入睡,张德敏悉心照料,没有一天间断过。
2012年9月,婆婆去世,孤身一人的赵万斌病情加重,张德敏愈加用心照看老人。“每天早晨给他买4个包子、一个鸡蛋,再冲一碗蜂蜜茶。中午则买来山芋、方瓜或胡萝卜煮稀饭,配以面包。晚上也只能给他稀的吃。因为老人不知道控制,有一次吃得太多,夜里拉了一床。我刚将床单换好,没想到又拉了出来,没办法我赶紧清理粪便,再给老人更换床单,将他洗干净,一直忙到下半夜。”张德敏介绍道,尤其是老人患上老年痴呆后,智商只有两岁儿童,夜里两三点便醒了,这儿翻翻,那儿弄弄。害怕他出现意外,于是从前年开始,张德敏便搬到老人隔壁居住,方便全天24小时照看老人。
孝顺儿媳认为照顾老人理所应当
据了解,张德敏不仅每天要为老人做好一日三餐,而且晚上也住在老人隔壁,随时方便照看老人起居。平时更是经常将老人推到小区里、运河边,公园内,让老人晒晒太阳,开开眼界。回到家还不忘给老人按摩、聊天。最近几年来,遇到亲戚朋友家有喜事,她心里放心不下老人,基本没有参加过宴席。
“我父亲曾参加过抗美援朝,虽然没什么文化,可他老人家一直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孝敬老人。遗憾的是我刚结婚不久,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没有好好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自从嫁到赵家,我一直把公婆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正因为这样,给老人换尿不湿,给他擦身洗澡,也不觉得尴尬和不好意思。其实照顾老人是我们晚辈理所应当做的,难道我们没有老的一天吗?”张德敏解释道。
邻居都说这位儿媳胜过亲闺女
昨日上午,看到公公胡须长了,于是张德敏推着他到理发店理发。考虑到外面气温低,张德敏贴心地为老人披上外套。“你看这儿媳多贴心,以前我一直以为是老人女儿,这么多年一直照顾这么好,真的没得说。”家住滨江花园小区15栋的刘女士连声赞叹道。
“我到老人住所看过,室内整洁干净,一点异味也没有。老人更是容光焕发,一点看不出已是九旬老人。现在儿媳与公婆关系不太好处理,能像张德敏这样的孝顺儿媳真是很少见。”家住香榭里小区提起这位好儿媳,王先生不禁竖起大拇指。
行孝是善心的体现、是爱心的写照;行孝是至高的道德、是做人的风范。张德敏把赡养瘫痪的公公看成了自己的使命,6年来如一日无怨无悔悉心照顾,她用自己质朴的行动,用一腔诚挚的爱心,真情演绎了至纯至孝的动人故事,诠释了大爱无言的中华孝道,成为邻居眼中“好媳妇”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