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广超在辅导学生功课
“有钱可以捐钱,有力可以出力,有爱就得付出。给藏族孩子们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值。”马广超如此解释去青海玉树支教的行为。他是一个普通的80后山东男孩,却毅然辞去工作,瞒着父母走进玉树大山,为那里的孩子义务教学;玉树地震时,他写下遗书参与救援;支教期满后,却在听说支教学校因没有老师无法开课时,再次放弃了北京的工作,“我不能眼见孩子们一天一天的在等待中度过……”马广超又回到了孩子们身边。
在中国大地上,还有孩子不会唱国歌,为了教会他们唱国歌,我也要去支教。
——马广超
隐瞒父母支教玉树
顺路车带来汉语老师买香皂引导孩子洗手家访劝回退学学生留遗书参与玉树救援
2006年,马广超从山东潍坊教育学院大专毕业,各种支援西部教育的介绍铺天盖地,宣传页上的孩子们抬着黑红黑红的小脸微笑着,这些笑容让他动了去西部支教的念头。但作为家里的独子,父母坚决反对他离开家乡,孝顺的马广超遵从了父母的意愿。他在青岛找了工作,月收入近3000元,在当地算“高薪”。一年多以后,当他从央视看到“格桑花西部助学”的节目时,去西部支教的想法再次蹦出了。他从网上找到格桑花的联系方式,拨通了网站上招募志愿者的电话。
2008年3月21日,马广超揣着自己打工挣的钱,瞒着父母踏上了开往青海的列车。抵达青海后,他告诉父母单位在海边建设了一个鲍鱼池,派他驻守工作,信号不好,就不经常联系了,这谎一撒就是一年。
顺路车带来汉语老师
通过格桑花的介绍,马广超来到了玉树教育局,他对接待人员说,要去最苦的地方,一切费用自己担,一切责任自己负,并签了一年的支教协议。教育局工作人员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偷偷地把他派驻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囊谦县吉尼赛乡中心寄宿小学,安排他搭乘进山运送物资的车辆,并悄悄地告诉司机将他放在吉尼赛乡。
马广超搭乘进山的顺路车出发,谁知道司机却忘了停车,将他一路带到了囊谦县条件最艰苦的麦曲村麦曲小学。
麦曲小学的条件异常艰苦,这里地处深山,交通极不方便,平常吃的蔬菜只有土豆和卷心菜,因为这两种菜存储时间比较长,每出去一次都会采购几个月的伙食。当地没有电,天黑之后,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数天上的星星。
学生睡觉的屋子里几乎没有一张完整的床,大部分学生打地铺,睡木板。学生们盖的被子不足一人一床,男女夹杂在一起就那么挤着到天亮。由于没有足够的房间,老师就在院子里共挤一顶借来的帐篷。当地昼夜温差极大,夜里穿羽绒服,盖两床被子,寒风透过帐篷吹进来,人还是冻得发抖。
买香皂引导孩子洗手
麦曲小学有104个孩子,加上马广超有6名老师,没有汉语课。开课的时候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有课本,孩子说的是藏语,他听不懂,学校的老师帮他翻译了两堂课,后面的就全靠手势和实物示范了。马广超白天为孩子们教汉语,晚上和其他老师学习藏语。经过一段时间,师生之间很快达成了默契,他一个小小的手势,孩子们就知道他想表达什么。从最基础的汉语拼音到组词造句、朗诵诗词,孩子们学得很快、很多。
马广超还自动担任起了数学、体育等科目的老师。数学对于大部分孩子是空白,要从1加1教起,程度较好的一名10岁的学生数数也超不过30。每次上课,马广超都拿一支铅笔,连比带划地教,没过多久,孩子们竟然能运算加减乘除了。
2009年,马广超自费买了台十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让孩子们有了接触外面世界的窗口。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看到60周年国庆阅兵,他用太阳能存储了好几天的电,终于坚持着看了不到两个小时。
由于当地气温低,洗手洗脸很容易将手脚冻坏,孩子们都没有洗漱的习惯。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马广超难得搭乘一次出山的车去玉树州时,自费买了很多香皂、毛巾和护肤品。每天早上,马广超带着学生到附近的河里用香皂洗脸洗手,然后给他们擦上护肤品。他还从玉树给孩子们买些零食、常用药和学习用品。谁字写好了,谁乘法口诀背顺了,就奖励个练字的字帖或圆珠笔。“一块糖,一根圆珠笔,孩子们就能高兴好久,攥在手里舍不得吃。”马广超说。
家访劝回退学学生
麦曲的课程结束了,他得知距离麦曲不远的瓦作小学也没有汉语和数学老师,学校已经停课很久,便又主动申请去瓦作支教。在他临走的时候,孩子们都跑出来,有的从后面抱住他,有的扯住他的衣服,甚至天真地说:“马老师瓦作不去,瓦作妖怪有……”孩子们嚎啕大哭,将他团团围住,他劝说了几个小时,才在孩子们不注意的时候,“突围”而去。
瓦作的学生居住分散,最远的离学校180多公里,很多地方没有路,有路也只是一拃宽,刚刚容下摩托车轮子。因为遥远和危险,很多学生不来上学。为了让孩子们回到学校,马广超不上课的时候就借了藏民的摩托车或马去家访。一次,马广超去10岁的央曲家家访,她的家里只有生病的妈妈、年迈的外公和两个妹妹,央曲是家中的主要劳力。妈妈说,央曲要是去上学,家里就没人放牧了。马广超操着半生不熟的藏语和央曲的妈妈说,央曲要是不上学,就一辈子走不出大山。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小女孩最终被马广超接回了学校。
去瓦作滩社做家访时赶上了暴风雪,马广超脚下一打滑,摔进了30多米的深沟里。他当即昏迷,不知多长时间后,他慢慢醒过来,眯着眼睛,顶着风雪,艰难地爬上了路基,回家一检查竟然只有皮外伤,奇迹般捡回了一条命。
留遗书参与玉树救援
就这样,马广超在高原上呆了4年。4年来,他只是在2010年春节跟朋友们借了路费回过一次家。父母劝他,差不多就回家吧,在泰安找个工作,再找个媳妇,早点成家。但马广超辩道:“你们没有去过高原,哪能理解我?在中国大地上,还有的孩子不会唱国歌,为了教会他们唱国歌,我也要回去。”
2010年马广超回到玉树不久,就发生了地震。当时,他正在玉树州囊谦县查荣扫盲中心支教。房梁就在头顶上方剧烈晃动,随时可能倒塌,马广超赶忙让屋子里面的学生往外跑。很幸运,班里没有伤亡。安顿好孩子们,马广超马上和当地村民一起参与救援,他还留下了一封遗书交给大阿喀(大和尚),如果自己遇到不测转交给他的父母。这封遗书大概内容是:“如果我死了,父母不要怪我,也不要怪政府和学校,是支教让我没有白活一辈子。”地震结束,大阿喀把遗书还给他后,他便把遗书烧了。
2010年9月,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广超结识了来玉树为灾区学生捐赠物资的香港志愿者曾敏杰,他忧心忡忡地告诉曾敏杰,冬天马上要来了,孩子们还没有过冬的衣物。9月底,马广超接到曾敏杰的电话,告诉他已经筹集好了两所学校过冬的物资;10月底,曾敏杰一行带着物资从玉树前往瓦作、麦曲,就在距离麦曲80公里的路上,车队遭遇车祸,志愿者曾敏杰和杨浩不幸遇难。
马广超对两位志愿者的遇难怀着深深的愧疚。“如果没有我,他们不会出事,我将尽力照顾好他们的家人”,马广超歉疚地说。2010年底,曾敏杰的爱人决定筹备以曾敏杰和杨浩命名的基金,马广超第一个报名参加,成为基金首个志愿者,全程参与了基金的筹备工作。2011年3月,曾敏杰和杨浩基金在北京宣布成立,而马广超又悄然回到了囊谦县继续支教,“孩子们还等着我回去开课。”他解释。
马广超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当地藏族同胞,他们献上洁白的哈达,称他是来自山东的“格桑花”。囊谦县政府授予他“两基攻坚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而马广超说:“我能力有限,只是希望有了我们的帮助,能使这里的孩子过得更好些。如果需要,我会一辈子待在青藏高原上,待在藏族学生中间。”本报记者 李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