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博爱服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人道主义、红十字精神全无,成了纯粹的商业项目。
8月6日央视《新闻调查》报道,记者调查发现,本应立足公益的红十字博爱服务项目变成了以推销保险业务为主的行为。而商业红十字会与王鼎公司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节目中,红十字会表示,近期将向社会公布针对商业红十字会的审计和调查结果。
看到这则新闻,犹记得此前中国红十字会官员接受采访时曾铿锵表示,“对于博爱服务小站项目,红十字会的诉求不是企业捐款,而只是要博爱小站这样的载体,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宣传红十字会的人道博爱精神。”可事实却是,在实施过程中,此项目人道主义、红十字精神全无,成了纯粹的商业项目。
最突出的例证便是,言之凿凿的进入博爱小站的红十字的“志愿者”,绝大多数竟是保险公司的营销员。本应立足公益的红十字博爱服务项目完全变成了以推销保险业务为主的行为,其中还穿插着“欺骗”“诱导”的魅影。
而更为诡异的是,公益项目的商业化运作中,还拎出了“利益输送”的蛛丝马迹。据称,王鼎公司成立时,当时的法人代表、总经理分别是商红会副会长王树民、副秘书长李庆一。参与博爱服务站的企业都必须和王鼎公司合资成立公司,王鼎公司要占30%股份,它自己不出资金,由合资方垫付。虽然王树民本人的解释是“这是他贡献的智慧应得的回报”。但地球人都知道,王树民他们既代表王鼎也代表商红会,不接受他的“垫付”条件也就甭指望拿到这个项目,换做他人,谁能接受“不出资,拿利润”的严苛条件?
于是,初衷良善的博爱服务项目,真正实行开来,竟出现了眼下之异景,一方面,社区居民经不住博爱服务站“推销保险”的骚扰,渐渐敬而远之。所谓“为社区居民带去服务,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就成了“传说”;另一方面,原计划在全国建立的3万个“博爱小站”,因运作模式不招待见,平台搭建不起来,引不来投资,至今才发展十几个。而与之相伴的,还有中国红十字会公信力的递减、慈善事业的萎靡。
其实,红十字会博爱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商业力量加入未尝不可。但关键在于承担具体操作的公益组织不能大撒手不管,更不该把慈善当成一任人揉捏的对象,干起事来,急冲冲地奔利益而去,而追起责来,又拿“为了公益”做挡箭牌。轨迹异化的红十字会慈善之路,需要从这场“以慈善为幌行保险之实”的丑闻中彻底清醒过来了。
□崔中波(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