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公益的多事之秋,从“郭美美”事件到“卢美美”,每一个事件都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致力于公益的爱心人士伤透了心,公益未来该走向何方?
据悉,源自国外的一股公益理财热正在逐渐升温,自推出至今备受中高收入人群青睐,公益和投资相结合,以及更具透明化等特性,使得这种新型公益形式迅速成为 “新宠”。
公益理财缘何受热捧?
什么是公益理财?单纯的理财产品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单纯的公益支出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当理财与公益融合起来,在理财的同时实现对他人的帮助,在获得财富回报的同时收获精神财富,就形成一种全新的理财方式:公益理财。
国外相关机构认为,公益理财是实现个人社会责任最大化,财富整体效应可持续化的重要理财模式。这一观点已经为中高收入人群所接受,公益理财已经成为国外炙手可热的公益新势力。
目前国内的中高收入人群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正值事业上升期或巅峰期,精力旺盛,对于事业和财富追求的惯性推动他们继续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他们注重高品质生活,金钱所带来的物质享受和社会地位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高品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精神上的高品质。
事实上,近年来中高收入人群在企业传承和社会责任上逐步发出了强大的声音,成为倡导环保、慈善、节能等社会公益的一支新兴力量,他们希望以实践性公益活动将感恩、大爱的慈善理念进一步发扬,亲力亲为地为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而不仅仅是单纯捐助。但是,不断出现的慈善丑闻,使得国内中高收入人群 “望公益却步”。慈善机构的不透明性使得投入资金去向不明,甚至进入了某些人或机构自己的腰包,这无疑让公益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相比传统公益的捐赠形式,公益理财更具可持续性和透明性,投资人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资金帮助了哪些人,并且同一笔资金可以反复帮助多类弱势群体,这种新型的公益形式让热心于公益的中高收入人群重拾对公益的信心。
国内首款助农公益理财项目受关注 公益理财迎来井喷
国内最早的公益理财产品出现于2008年,光大银行一款“母亲水窖”公益理财项目以重点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特别是妇女摆脱因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地区为核心价值,受到了公众的追捧。
时隔几年,2011年以来,公益理财迎来了井喷期,“西安信托5•12抗震救灾公益信托计划”、“紫金•厚德一号”公益信托项目等一系列高端公益信托项目接连发布,成功吸引了中高收入人群的关注。
2011年10月,宜信集团推出了国内首个助农公益理财项目——宜农贷公益理财。该产品基于宜信的宜农贷小额信贷服务平台,主要为农村贫困妇女筹集小额信贷资金,以投入生产或创业,来改善她们的生活,帮助她们脱贫致富。宜农贷公益理财有着更好的透明度,爱心人士可以通过网络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资金投向了何处,甚至是投向了哪一名贫困农村妇女。良好的透明度,让宜农贷公益理财摆脱传统捐赠式公益的信任尴尬,从根本上避免了信任危机。
和其他公益理财产品不同的是,宜农贷公益理财首次将关注点投向贫困农村妇女。宜农贷公益理财模式主要在于挖掘中国中高收入人群的公益投资需求,主要在于借助公司财富理财服务的客户,引导中高收入人群的公益资金投向贫困农村妇女这一特定人群,出借资金的爱心人士可以获得不超过2%的象征性收益,宜信也仅象征性的收取不超过1%的管理费。
宜农贷公益理财的投资起点为3000元人民币,按照SROI Network提供的计算公式,3000元人民币出借所带来的社会回报率高达900%。也就是说,3000元的小额出借相当于给社会带来2.7万元的财富。30万元投入1%在公益项目上,将获得2.976万元收益+2.7万元社会财富,这将会改变另外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多款公益理财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证明,这一兼具透明性、投资性和可持续性的新兴公益形式,正逐渐表现出取传统捐赠公益而代之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