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江: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赤脚医生”
建邺医院兴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刘兴江,1987年入党,副主任医师。他在青海西宁市医院工作了11年时间里,为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疾病诊治做出了自己的努力。1988年调至南京市建邺医院,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参与骨折、消化道、泌尿科等中型手术,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篇,多次获得区级及医院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称号。
近年来,为了迅速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医改需要,医院力求将传统的医疗模式尽快过渡到集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服务中来。根据工作需要,2010年2月,他被调至公共卫生科,科室工作一改以往坐堂问诊的形式,站在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最前沿,为老百姓提供健康服务。2011年3月,建邺医院为适应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决定在全院范围内成立社区全科团队。刘兴江又放弃做专家门诊的岗位,主动要求到社区一线为普通居民服务,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当选为月安社区服务团队队长。他们这个团队有工作人员六七十号人,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刘兴江是其中岁数最大的,平时他将自己的社区工作经验与其他五位团队长分享,为兴隆中心迅速有效开展工作打下基础。一年多来,为社区近1.2万人次提供了健康讲座及咨询。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刚刚开展时,步履维艰。在上门进行健康调查时,老百姓常常误认为他们是推销药品的,甚至把他们当做是搞美容的,面对居民的不信任和不配合,刘兴江绞尽脑汁,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为了拉近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他自制了简易便民联系卡,将自己家里电话、手机号码、医院电话,甚至是殡仪馆的电话都写在上面,要他们压在自己家座机下面,便于有突发情况及时联系,保持一有突发情况随时联系。有一件事在建邺区各街道广为人知晓。2010年一个隆冬的夜晚,外面下着很大的雪,刘兴江正在家中做课件,突然接到一个社区居民的电话,她是南京农业大学的一个退休教授:说她刚刚在路上滑倒了,现在左腿剧痛难忍,不能起来。听到这个电话,刘兴江立刻冒着大雪赶了过去,进行了现场简单诊治后,并马上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把她送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在她手术后,刘兴江又先后三次上门为老太太关节康复提供健康指导、康复功能锻炼。像这样的例子刘兴江遇到的还有很多。一段时间下来,老百姓就由最初的不信任不理解,到现在给予了他们充分信任和欢迎。
在全科医生岗位上,刘兴江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坚持每天骑自行车下社区半天,南至奥体乐山社区,北至典雅居社区等七个社区,健教宣传、免费测血压、义务咨询、义诊……与居民交朋友、话家常,不仅对居民的疾病提出治疗意见,同时也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做出指导。在服务过程中,他发现为社区居民用课件讲课效果好,影响大,老百姓最受欢迎。由于他年龄大,工作忙,做课件慢,他就发动女儿、侄女帮助我做课件。他自己制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知识讲座的课件及配套讲义,共计40余套,这些课件图文并茂,为社区居民讲解了疾病知识和健康保健方法。他还根据不同的季节为居民讲解健康保健知识,如在精瘦肉事件发生时,他开展了食品安全讲座;在戒毒日期间,开展了宣传毒品对社会的危害等实用知识。
作为一名医生尤其是一名党员,刘兴江把自己的眼光更落在弱势群体的身上,对独居、孤寡老人用爱心提供贴心服务,关怀他们的细微需要。在积善社区有一位九十岁的老人,不慎患上腰椎压缩性骨折,在床上不能动弹,去年秋天刘兴江得知情况后,便经常上门为她提供预防褥疮护理知识,嘱咐家人给她勤翻身,勤换洗衣服,还指导她做些病情允许的康复锻炼,现在这位老人已完全康复。
刘兴江团队服务的兴隆街道有5万多社区人口,在服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没有劳务费没有任何补贴的情况下,他不图名不图利,默默无闻的工作。很多人劝他,再混个两年就退休了,职称也有了,现在又增加了体检工作,何必像过去的“赤脚医生”一样那么辛苦呢?”可刘兴江总觉得:“大家找我是对我的认可。只要居民有需要,社区有要求,我随叫随到,我乐意作一名新‘赤脚医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很快获得了居民的认可和居委会的称赞,居民都称他是“健康卫士”。
作为一名有着24年党龄的老党员,刘兴江认为党把事业交给他,而他选择了医生这一行,就应该奉献,既然认准了社区为民服务的岗位,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在2011年6月29日建邺区召开的纪念建党90周年座谈会上,刘兴江表态:今后在工作中他将一如既往,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带给更多的社区群众,这也是他的职责和义务。建邺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