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李广佳:从夷陵好人到雷锋传人
2013-06-22 06:47:44 来源: 作者: 【 】 浏览:1541次 评论:0

 李广佳:夷陵好人到雷锋传人
 

    在宜昌,李广佳是家喻户晓的“夷陵好人”。他30年隐姓埋名做好事,他把福利分房的机会让给困难职工,在不知不觉中结交了300多名“穷亲戚”;他创办全国首个民间救助站,他倡导成立全国第一个学雷锋协会,成为新时代的“雷锋传人”。

    48年来,他个人有记载的扶贫济困款达20多万元,帮困难群众募集的资金超过1000万元,在他的行动召感下,宜昌13万市民加入到宜昌市学雷锋协会,积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
    半个世纪的坚持
    我很贫穷,因为多年来为扶贫解困我已付出我大部分的钱财;可是我很富有,因为我心中所固守的那片精神家园仍是那么充实和美丽。
———摘自《李广佳日记》
    1964年,18岁的李广佳参军入伍,学雷锋、学谢臣成为他人生第一课。1965年,他首次以“谢臣”的名义,为河北灾区寄去30元钱。此后,他无论在部队当战士、营长,还是转业回宜昌任办事员、科长,他把自己微薄的工资和津贴,一次又一次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直到1996年,宜昌媒体发起了寻找“谢臣”的活动,通过一年多艰难细致的寻找,“谢臣”终于浮出水面,他就是当时的宜昌市机电公司保卫科干部、转业军人李广佳。后来,他被调任市残联任副理事长。
    他投资1万多元在偏远山村办起一个为群众免费看病发药室,被群众称为“救命室”。他两次将福利分新房的机会让给了困难职工,自己投资2万多元创办起“残疾人救助服务中心”。
    “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不仅会拖累、甚至会拖垮一个家。我见不得受苦受困的人,扶贫助残是我一生的信念和追求,也是我人生的最大幸福。”李广佳说,他创办残疾人救助服务中心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这部分残疾人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从1995年开始,为了帮助残疾人和困难户,李广佳先后搬了28次家,因此大伙称他为“李搬家”。他从市区的大房子搬到郊区的小砖楼,从阳光充足的好房间搬到阴冷狭窄的小阁楼。
    流落在街头的精神残疾人,一直牵动着李广佳的心,虽然他对这些人进行过多次救助,但深感零星救助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计。2006年8月,李广佳大胆决定,为无家可归的精神残疾人建一个“家”,让他们结束吃垃圾、住屋檐的流浪生活。李广佳利用夷陵区三斗坪镇雾河村无偿支援的荒山土地、两层废弃楼房,办起全国首个民办救助站——“南泥湾”残疾人生活园,先后救助各类残疾人3896人次。
   十万市民的接力
    践行雷锋精神不能仅挂在口边,而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站着就要像一棵树,为群众挡风遮雨;弯下腰就要像一头牛,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
    ———摘自《李广佳日记》
    在长达半个世纪里,李广佳将自己每月工资的70%和家庭收入的大部分拿出来帮助受灾群众、贫困农民、下岗职工、复退军人、辍学儿童、残疾人和刑满释放人员,引导500多个贫困户摆脱了贫困,他用真情和仁爱之心弥补一颗颗受损或扭曲的心灵,资助300多名辍学孩子圆了读书梦。
    李广佳敢于做担风险、担责任的好事,做一般人不愿意做不敢去做的好事。那些手持凶器伤害无辜危害社会的精神残疾人,在家用铁链子拴铐、捆绑手脚的精神残疾人,因重度残疾拖穷家庭的残疾人,李广佳不仅将他们收留,使这些精神残疾人获得自由,而且在这里通过治疗,使他们的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李广佳的事迹感动了宜昌城,市民纷纷加入到李广佳爱心团队,付出爱、传递爱、传播爱,共同谱写“爱心接力”故事。
    李广佳帮助过的五峰大龙坪村刑满释放人员谢险峰,于2000年6月28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谢险峰在李广佳的家里住了6天,李广佳给他讲只有先学会做人,再才能学会做事。谢险峰回到家乡后学驾照、种烟叶、养肉猪、肉狗和长毛兔等养殖。从此,谢险峰完全变了一个人,将他所掌握的技术免费传授给20多户乡亲,从而带动大伙致富。
    李广佳与当地企业联手创建了3家残疾人就业基地,先后安置50多名残疾人就业。2003年,为了带动更多的人开展学雷锋活动,李广佳发动10名劳动模范、道德典型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学雷锋协会,一直担任会长。如今,协会拥有1100多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13万多名学雷锋志愿者。
    协会成立10年来,坚持弘扬雷锋精神,发动广大市民和基础组织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民”,使宜昌市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常态。
    宜昌市学雷锋协会先后组织大型送温暖活动11次,募集爱心基金1000多万元,募集各类衣物、棉被、学生用品、各类书籍100多万件,为40多万困难群体解决燃眉之急。
    城市精神的升华
    用自我牺牲的精神,为弱势群体踏出一条路,一条心灵之路,一条奋然前行的路,一条生存之路,一条充满希望的路;用爱的音符,为弱势人群奏出一支歌,一支心灵的歌,一支悦耳动听的歌,一支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歌,一支走向未来的歌。
    ———摘自《李广佳日记》
    在宜昌,人们天天都在学雷锋做好事,把学雷锋从活动变成了行动。13万多市民自发参与,在宜昌做好事蔚然成风:他们义卖报纸,把所得捐给三峡大学的贫困学生;他们在磨基山建雷锋林,植树上万棵;他们救助了街头不计其数的残疾人、辍学儿童等。
    为了更好地当好雷锋传人,市十中更名为“雷锋中学”,其中用“雷锋”、“谢臣”、“李广佳”等英模名字为班级命名,将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请到宜昌作报告,为学生们树立起“精神偶像”;市康龙出租车公司的哥的姐发起组建了“雷锋精神示范车队”,开展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活动。
    各个社区都建起了“爱心超市”、“陪护中心”,普遍开展了助残、助弱、助学、助贫困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诚实守信、关爱他人、倾情互助的和谐氛围。在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双重推动下,宜昌文明之花处处开放,爱心也在代代相传。
    近几年,宜昌涌现出了“师德楷模”郑琦、“把一切献给党”的退休党员刘恨钱、“优秀三峡库区建设者”王忠平、“孩子们的知心姐姐”孙万清、“全国拥军模范”毛成秀、“公厕管家”杨自会、“夷陵大禹”张宗淮、“善心老翁”薛广甲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他们成了宜昌人人皆知的明星偶像,成了宜昌爱心的代名词。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夷陵好人”爱心接力故事启迪人们如何生活,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如何回报社会。宜昌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特别注意培育这种城市精神,打造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让高素质的市民与生机勃发的城市一起成长、同步共进。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上一篇宿城检察院进乡镇开展警示教育 下一篇两位空巢老人相帮“互助养老”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