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节俭应该成为习惯源于发展自信
2014-06-12 16:12:10 来源: 作者: 【 】 浏览:1066次 评论:0

节俭成为习惯源于发展自信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以来,社会公众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各种节约行动,餐饮企业推行科学文明消费模式,“光盘行动”蔚然成风,节俭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勤俭节约正成为更多人的生活习惯。(《中国青年报》2014526

  勿庸置疑,中国人历来以节俭为美德。“成由勤俭败由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等共识表明,节俭之美并非现代人刻意追求的精神价值,古已有之,而且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文化影响,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信仰深深烙进内心深处。然而,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和精神传承,在社会发展的冲击和衍变中,人们对于节俭的认识正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大多数的新生代中国人,自幼远离艰辛困苦的生活境遇,对于节俭的重要性和对于人性修养的影响,显然在认识上难以做到感同身受,造成思想认识上的代际差异。

  节俭的文化烙印渐行渐远,既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也是人性深处追求享乐的本能反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古人尚知两者的鸿沟差异,以及相互之间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性。对于新社会的新生一代,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对节俭品格的追求,越是在发展的顺利形势面前,越是要时刻保持这种优良传统。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物质的丰富,也带来了心理和文化传承的变化。要说古往今来我们先人积淀形成的节俭文化,是基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贫乏的物质条件,那么对于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人而言,是不是就可以任由铺张浪费盛行呢?显然不可以。先且不说这种浪费之风,于能源日益紧缺的全球生态形势不相契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崇勤尚俭是我们之所以不断战胜困境、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撑。不管社会如何发展,秉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观都是不可或缺的。

  放眼当下一些铺张浪费不良现象,究其根源,可能既有风气引导的因素,有监管不力的因素,也可能与长期以来“穷怕”的阴影不无关系,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壮大脆弱的心。这让人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本是一介穷书生,却在付款时刻意做出“排出几块铜板”的大方姿态。这样的描写并非作者的凭空想象,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想极力表现的,往往总是真正缺乏的。

  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这需要长期的价值观的引导,让节俭成为一种自觉。但要真正让这种设想在现实中落地,更需要以发展为基础的文化自信。只有内心真正强大了,不再以追求表面的“强大”以求得心理上的慰藉,不再担心人家异样的眼光,以当下眼光所谓的“节俭”不过一种生活常态。如此,相伴的一定是淡定而幸福的人生。 (冯德利)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上一篇“问需于民”也是一种执政自觉 下一篇如何能管住网络色情“擦边球”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