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节俭之德一定要经得起“嘲笑”
2014-06-14 23:54:49 来源: 作者: 【 】 浏览:1017次 评论:0

节俭之德要经得起“嘲笑”

    我们处在一个物质生活逐渐提升的时代,多数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大部分年轻人从来没有为衣食发过愁。新一代的青年成长中不曾经历饥寒之苦,而是随时代的发展接触着越来越新的圈子,生活优渥,日常交际渐渐与生活的最基层拉远。聚在时尚餐厅中的年轻人们,优雅环境中高谈阔论,却在离去时留下一桌残羹剩饭。他们也许会问:否则呢?我们有我们的教养,是要走向上流社会的人,在用餐上这样计较岂不是要被朋友看不起? 

  的确,我们根本不用赘述节俭的美与高尚。接受过教育的人,不可能不明白节俭是美德的道理。唯一难迈过的一条坎儿,不在于认知方面,不在于普遍的价值观,而在于那句“看不起”。要养传统的节俭之德,首先要经得起“嘲笑”。 

  这样的嘲笑不止存在于年轻人之中。就算是老一辈的人,工作应酬上也不乏由“面子”而造成的浪费现象。点餐少,代表没有诚意,餐后打包更是“掉价”,为了促成工作,许多细节上的东西都被忽略,若有新人提醒,甚至会被前辈斥责“不看事儿”。此后一代代同化,不堪细说,满街精美绝伦的公益广告都难镇住长久的风气。 

  美德养成是段漫长的路。每个人从小就接受节俭教育,而在家长和教师描述中那些单纯美好的品德,却经不起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的摧打。在交际中大肆浪费的人,也许会在家独自热着剩饭菜慢慢吃完。当着朋友的面大方扔掉的东西,如果换做是家人在身边,也许就会干脆地收好带回。也或许,餐桌边的每一个人,看着满桌剩宴都心有不舍,但就是没有一个人跨过那一道坎,仿佛谁先开口说出来,谁就是“穷酸”的代表。 

  人们内心的天平往往都是正的。他们离道德模范的距离,就只有一道——那就是他是否扛得住“嘲笑”,经得起朋友圈子里“异样”的目光。 

  试问如果人际交往中的价值观代换一下,是否能有所改变呢? 

  如果工作洽谈中,看的不是财而是德,将节俭当成最好的诚意,旧风气是否就有了扭转的机会?如果在当代青年的交际之中,将培养美德当做“走向上流社会”的必经之路,让“大方”的定义由大手挥霍变成勤俭节约不卑不亢,让年轻人懂得尊敬有德之人,让有德之人不再被嘲笑,会不会有一天,人们嘲笑的只有那些不注意培养“俭”德的人? 

  社交网络中炫富者有,炫德者却少。但是炫富者多被恶搞,炫德者则被称赞,正说明了大部分人的价值观趋向正面。人们喜欢用餐前先拍张照片发微博,这是对美好生活的记录。如果,在用餐后把“光盘”的照片也发在微博,将节俭作为一种时尚,将养德之路记录下来,形成一种在社交圈子广泛传播的正能量,也许,“嘲笑”就会随之远去呢?(亓丽媛)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上一篇转变作风,以务实笃行取信于民 下一篇“问需于民”也是一种执政自觉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