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自送锦旗”也是一种好的风气
2014-11-21 17:15:37 来源: 作者: 【 】 浏览:1367次 评论:0

“自送锦旗”也是一种好风气

    面对捡到的钱包及里面的2200元现金,在广东深圳打工的河南小伙李帅并未据为己有,而是走访失主归还。期间,李帅制作了一面锦旗自我表扬,并联系媒体把此事在报纸上发表。随后,此事在网上引发一片“作秀”的质疑。对此,李帅称,自己并不后悔这么做,“如果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我还做。我就想让河南人的形象高大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11月20日 新华网) 

  老实说,就凭钱包里那张身份证,想要快速找到失主并不难。可如此高调又露骨地“晒人品”,却是想不引起别人的误会都难。毕竟,依着人们对拾金不昧约定俗成的印象,任何的“做好事”要想赢得社会认同,都离不开一个“附加条件”——不留名。似乎只有这种两者兼备的“道德完美”,才是当之无愧的好人。在这种思维框架下,这名小伙子的做法自然摆脱不了“有阴谋”的嫌疑。由此,社会评价的焦点随之被转移,还钱这个善举本身被无视,瞬间转向对行善方式的道德攻击。但公平、理智地讲,这种评判标准合适吗?

  就事论事,无论小伙子此举遭遇多大的争议,他捡到的这2200元现金确是一分不少地还给了失主,而且还是亲自送上门,这就足以说明他的诚意。再退一步讲,若是小伙子有“拾金必昧”之心,想来也不会这般劳心费力地折腾,到头来赚个吃力不讨好。所以,无论怎么说,公众都该给小伙子解释的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接近真相的机会。

  说到此举初衷,正如小伙子所言,“看不惯有些人故意黑河南人”。不可否认,时下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地方被贴上了不理性甚至偏激的丑化性标签,为此,躺着中枪的“家乡人”难免忿忿不平,很自然地会有“正名”的朴素想法。这名小伙子想出这招“自送锦旗”,一方面是觉得“这种小事儿如果交给警方,不如这样来得快”;另一方面,便是通过媒体曝光,让好事传千里,借此“为家乡树形象”尽一份力。

  显然,这种更多出于个人主义的想法和做法,因为其创新性和不合常理,与社会主流舆论不合拍,结果就是善意被忽视,并引发公众误解。可以说,这种争议的背后,根本上是时下“功利道德”与传统道德观念的碰撞和交锋。在一个改革为主基调的社会语境下,社会群体的观念和价值观愈发多元,但同时也伴随着社会信任滑坡的困境,并在道德领域出现了所谓“好人稀缺”的普遍焦虑。而透过这种“不信任”的视角,人们也陷入了既异常“期待道德”,又过于“挑剔道德”的矛盾心理。

  出现“自送锦旗”式的道德案例,绝非偶然。对于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发扬道德,又如何理性看待和评价类似的“好人好事”,确实亟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任何固步自封,无视外部变化的认知和行为,从来都不代表发展的方向,在道德领域,同样如此。(特约评论员 李明志)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上一篇精神食粮也要生产真正绿色食品 下一篇不能让勇敢的心真正的失去希望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