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心思:生命当用“厚度”丈量
中国文明网好人365栏目第224期讲述了“好干部”袁雅逊感人故事,再次诠释了好人崇高的生命价值。袁雅逊,这个“80后”藏族优秀基层干部,心里装的全是甘孜孩子们,他的青春定格在33岁,竟然来不及谈一场恋爱。他的感人事迹是一首格调高昂的青春之歌,也再次展现了好人的世界观:生命不是用长度丈量,而是当用“厚度”丈量。
一期一期地追读好人365的人物故事,不难看出好人们拥有助人济世的“共同的世界观”,他们尽量让自己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多正能量。于是,平日里他们十分注重生命质量,把时间和精力全用在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爱岗敬业等问题上,就算已近暮年,也要用有限的光阴去传递生命的温度。如,“好专家”杨衍忠退休后,在肺、肝、肾、胃等身体部位均患病情况下,花了整整二十年编写了篇幅相当于8部《红楼梦》的近600万字文稿,把这些珍贵资料无偿献给国家。透过感人事迹的细节和主线,不难看到一个伟大生命的“厚实”。
生命的“厚度”筑于大爱情怀和超强责任感之上。好人们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厚实”,总是很充实、忙碌,经常一心扑在工作、慈善事业上。正如“好干部”袁雅逊那样,他把时间排得满满的,全是守在家乡一天天地忘我工作,就连他生命最后的40个小时里,始终奔忙于灾区一线。他那句“别在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道出了一个好人的无畏精神,也展现了肩担责任的英雄气概。他的人生虽然只有短短33年,却很好地展现了生命的厚度。
生命厚度,一贯备受有大爱、有当担之人追求。雷锋同志一句话曾经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通过这句话,雷锋同志表达了他对生命价值的看法——生命是有限的,但奉献、服务是无穷的。或许基于这一理解,雷锋同志“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的生命也展现出了非凡厚度:他只活了22年,但他的精神却已经影响了好几代中国人。
“生命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种巨大差别的分水岭,正在于生命的质量、厚度。很多人一生都在计私利,对社会毫无贡献,这种生命的“重量”自然是有限的;有人则一心为公,为了他人和社会勤勤恳恳,甚至为此付出宝贵生命,这种生命自然是“重于泰山”的。
生命本可塑造。透过好人们心灵的窗户,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高贵。我们应沿着这种“心灵指引”大步向前。(江梦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