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在孩子心中扎根
文明是一种习惯,不但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思维习惯。文明是一种道德,不但是一种行为道德,更是一种思想道德。文明是一种状态,不但是一种文化状态,更是一种时代状态。
我们狭义的文明是一种习惯,生活中礼貌是文明的重要体现。文明礼貌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素质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和道德进步的标志。中华民族常以礼仪之邦自居,可见礼仪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尤其是对外交流中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一种好的生活习惯,是由一个好的思维引导的。因此,要培养一个全民的文明,就必须从思维萌生的初始阶段开始投入力量。大脑是思维形成的重要载体,思维是文明表现的重要掌控。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从娃娃抓起,在大脑开始活跃的时候,思维开始受到外界影响的时候,给予正面的引导,让孩子从小养成用语文明、举止文明的生活习惯。
我们较广义的文明是一种道德,生活中道德是文明的重要内涵。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代表社会的正面价值观取向。社会道德意识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韩愈在《原道》曾经说过:“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这种道德,从根本上就是要建立社会的诚信体系。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的都是诚实守信对于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重要性。它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公共义务。这种公共义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并且互相监督,尤其是要让诚信对孩子形成长期影响作用,形成正面的道德价值取向,将定能成就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的文明高度。
我们广义的文明是一种状态,历史中状态是文明的重要载体。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文化状态是一个社会、国家深层次的精神体现,文化状态更是一个时代状态的高度概括。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状态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这其实是要回归到一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总体提高。一个民族稳定的意识形态,是要以个人的坚定的意识概念为基础的。培育民族的优秀意识形态,就必须如上文提高的,从思维和意识开始形成的初始阶段着力,让文明的种子在孩子心中扎根,并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文明是一项长远的工程,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全民族、全人类的奋斗目标。让我们以孩子的心态,重塑一种行为习惯,培育一种行为道德,成就一种文化状态。(林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