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好心人节”应成全社会共同节日
上海市“好心人关爱好心人”大型公益主题活动在黄浦区启动。启动仪式上,黄浦区公益慈善联合会等单位代表慰问了上海历年来的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今年新评出的90名“黄浦好人”受到表彰。(9月27日东方网)
好心有好报,这是国人的传统共识,正如一首歌中唱的: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曾几何时,好人难做、做好人难、做好人要算成本的论调甚嚣尘上,成为一种“最强音”——今年5月2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780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8成受访者认为做好人成本高。
做好人成本高,这话不假。一是经济成本。“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身救学生,如果没有社会救助,仅靠她每月区区千元的工资而且没有医保,能治好她的伤病吗?二是道德成本。陈贤妹在18路人都对2岁的小悦悦不屑一顾的情况下进行救助,其高尚行为却被人质疑为有物质化、低俗化、铜臭味等道德问题。三是心理成本。南京“最美环卫工”沈现台捡到170多个钱包归还原主,并多次为生病孩子捐款,可是非但得不到周围人认可,反而遭到嘲笑,极大地增加了行善者的心理成本。四是身体成本。无数做好人的人,或伤或残甚至牺牲生命,纵然留下一世英名,但对其个人而言,还有什么比身体、比健康、比生命更重要的呢?五是其他成本。诸如做了好人之后,遭受亲情的冷漠、爱情的叛离等。
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之下,上海从去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上海好心人节”,显得非常必要、及时和难能可贵。上海各区县、委办、行业纷纷开展评选身边的好人活动;各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团体纷纷发出倡议,希望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捐助见义勇为资金,表彰奖励见义勇为先进人物,营造了“关爱别人之后,同样得到别人关爱”的良好社会氛围。据介绍,从1988年至今,上海共有项全雄等22人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7年至今,上海有曹道云、包起帆、李斌、李影等4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目前,要做好人、敢做好人、好心人关爱好心人,正在上海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做好人难,但我们应当做好人,而且应该不以善小而不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丢了这个传统,就丢了我们做人的良心,丧失了做人的道德底线。只有人人都当好人并且不受伤害,才不会让好人对行善望而生畏、退而却步;只有人人都做好人并且得到别人关爱,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更加进步、更加文明。正因如此,“上海好心人节”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节日,不但应该年年过节,而且应该月月过节、天天过节、人人过节!(毛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