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偷的温情感化,其实很有力
10月13日晚上8点多,住在狮子山社区的陈芸推开家门,发现一年轻男子穿着短裤从浴室出来,明显是刚洗完澡。陈芸惊呼:“我认识你!你抢过我!”听罢,男子操起菜刀就向她冲来。“认识你”?原来,10月12日凌晨1点,这名男子闯入陈芸家持刀抢劫,陈芸没有反抗,而是好言相劝,甚至问他“饿不饿?给你炒个蛋炒饭?”男子没有被感动,反而抢走她的手机和钥匙,陈芸也没报警。不想第二天男子又来了。(10月15日《潇湘晨报》)
这样的故事,我们读过不少。最为惊艳的,莫过于感动之后重新做人,成为知己,演绎一段人间佳话。虽然这里没呈现。但笔者还是要为陈芸的善举击掌喝彩。
所谓“温情感化”,至少应该有两种解读。一是她内心真实的自然呈现。二可能只是一种缓兵之计。前者源于她有着最淳朴的道德感,有着对最简单的生活准则的坚守,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行为,而且相信,一个干净而纯粹的人,总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而后者,恰恰是理智保护自己的选择。面对歹徒,各有各的心态和处置方式,只要能很好地保护自身安全,避免可能带来的人身伤害,就是成功。何况,人生于世,有谁愿意去做悲剧的主角?正是她的善举,保护了自己。
而一句“饿不饿,给你炒个蛋炒饭”的充满慈母般的怜爱、惋惜的关怀,更是她内心道德善意的自然流淌。其中基于“人性本善”的推定,尤其难能可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给一时失足的孩子以悔过自新的机会,感而动之,并弃恶从善,这样的故事脚本,生活中并非难寻。单从这点上说,温情感化,有时很有力量。当我们面对如此恐惧和他需,没有如此勇气去复制的时候,那么,面对这种道德善意的种子,就请高抬贵脚,以心灵去呵护,用理解去浇灌。
从“给小偷炒个蛋炒饭”的温情感化中,我们至少应该读出“道德善意高于人性本恶”的道理。陈芸不是“善恶不分”的农夫,她的始温情后大呼“有人抢劫”的对恶的恨,虽看似愚,却是“与人为善”的大善。小偷也不是蛇,尽管不争气地再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小偷“合力暴打一顿”,这种脸谱化的形象认知却不是好习惯。惩罪无错,但一棍子致命的心态,再堂皇也冰冷,而如果对自己随意给他人贴标签的心态和恶意麻木到不自知,更是一个人的悲哀。
我始终认为,在一个处处讲究和谐的社会里,道德善意作为一把戒尺,其作用必将越来越大,它会让更多的“鬼”变成人。那些非大奸大恶之人,尤其那些游走于犯罪边缘的、因一时冲动而犯错的年轻人,更适宜于使用这把戒尺。它是一把铲刀,是一粒火星,能帮助其铲除内心恶的种子,点燃涅槃重生的希望。这不仅是每一个善良人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职责。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正如温情感化,只要肯花时间和有耐心去播种,总有收获的春天。 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