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让文明祭奠方式回归本位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来临,很多人都会去扫墓,祭拜已故的亲人。笔者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明节祭拜也变得越来越被重视,越来越文明高雅了。
在清明节祭奠逝者寄托了人们的思念之情。然而,有的人取土添坟不注意保护庄稼,麦苗、油菜等农作物被大片挖掉;有的在选择购买祭品时,热衷于购买一些像“电脑”、“洗衣机”乃至“轿车”、“别墅”之类“高档”祭品;有的在坟前烧纸,为死者送“纸钱”,不仅造成了人、财、物的极大浪费,还污染了生态环境,助长了封建迷信活动。
可见,一个过于铺张的清明节,不仅不够文明,其实也很不“清明”。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在千吨以上。仅清明节当天,全国“白色浪费”便高达100亿元。
在笔者看来,清明节不仅要从烟熏火燎中解脱出来,环保文明过节,而且应该体现出节日的内涵,体现出移风易俗、文明祭奠的时代特点。如时下比较流行的栽下一棵纪念树、送上一束花、网上祭奠、墓前说一句知心话等,都不失为好的纪念方式。这样做既安全环保,又寄托了哀思,处处显示出文明,何乐而不为?
近年来,我市推行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家庭追思会等健康文明的祭奠形式,大力倡导绿色祭扫,要求广大群众自觉遵守墓地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和防火管理规定,在祭扫时应尽量使用鲜花、塑料花等祭品,尽量不要焚烧“纸钱”等其他祭品,更不要使用丧葬迷信用品,力争过一个绿色环保的清明节。
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让清明节真正过得更文明,个人、社会、政府均应积极参与其中。因此,笔者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文明、安全、健康的祭奠方式来哀悼先人,真正让文明祭奠方式回归本位。(朱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