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深入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
2012-02-20 23:18:48 来源: 作者: 【 】 浏览:2159次 评论:0
    雷锋,不朽的丰碑、永远的榜样。近半个世纪以来,雷锋同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坚定信念,奉献、敬业、创新、创业的崇高精神,影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干部群众奋勇前行。如今,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正在华夏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向雷锋同志学习,树立道德标杆;与雷锋精神同行,汲取榜样力量。从今天(20日)起,人民日报推出“与雷锋精神同行”专栏,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报道学雷锋重要活动,广泛宣传学雷锋先进典型,集中反映学雷锋总体情况,与“走转改”活动紧密结合,生动展示新时期雷锋精神的蓬勃生机,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力量。
  雷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士兵,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
  雷锋精神,一座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精神宝库,以其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进步潮流、党的先进本色相契合的魅力,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国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是社会的呼唤、时代的强音。让我们共同高唱雷锋之歌,与时代同行,与文明同在。
  有一个名字,永远写在春天里;有一种精神,持续传颂在神州大地。雷锋,以他名字命名的精神,成为一个不灭的火把,一直烛照人间。
  几十年来,雷锋精神须臾不曾离开国人的生活。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倡导下,学雷锋活动如火如荼,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雷锋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与道德肌体,滋养着一代代人的心灵,成为中华民族昂扬前行的不竭源泉。
  如同人类精神史上所有的经典一样,雷锋精神一次次被时代重新解读,一次次被赋予新的生命因子,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
那是一个需要“雷锋”并且产生了雷锋的时代,雷锋身上所呈现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格,鲜明映照出时代的精神标尺,因而成为社会的典范。
  毛泽东同志一生只给三个人题过词——白求恩、刘胡兰和雷锋,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只有雷锋这普通一兵获此殊荣。
  “向雷锋同志学习”——每年的3月5日,围绕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通过年复一年的学雷锋实践活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奉献意识得以强化、社会道德观念得以升华。
  “威力无穷的精神原子弹”,时隔这么多年,一位老劳模对当年工厂党委传达毛主席题词时的用语仍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偶像的黄金时代,一场学雷锋、争先进、做新人的群众性活动蓬勃展开,个中盛况或许只能从那代人的回忆中重温:“厂内墙上标语写的、黑板报上刊登的、宣传栏里张贴的、广播里广播的、电影上播放的,全是关于学习雷锋的内容;每天下班后,厂里组织全体员工一起学习,要求人们发言,或者写出学习体会,并将雷锋精神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组织评比出学习雷锋先进个人和先进小组。那时,人人都把服务他人、助人为乐当作一种精神享受。”
  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雷锋精神,这一融民族传统美德、社会进步潮流、党的先进本色为一体的“精神样本”,跨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而经久不衰,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澎湃着不绝的激情。
  在大规模的学雷锋实践活动中,一大批雷锋式的英雄模范人物在各条战线上涌现。一时间,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为之一振。
  雷锋牺牲的当年,一个叫刘英俊的青年入伍了,这个和雷锋同样年轻的战士,把“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刻在了自己劳动用的锄头上,也刻进了自己的心里。
  他在连队是“业余修理员”,在医院住院是“劳动休养员”,在出差途中是“义务勤务员”,在部队驻地是附近小学的“校外辅导员”;而当惊马危及群众生命时,他毅然选择了人生的最后一个角色——“群众生命的守护员”……
  更多的是普通人,在绵绵延延的学雷锋实践活动中,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其中,并养成了一生的习惯或义举,比如公交车上让座,捡到东西无偿归还;比如见义勇为觉得理所应当,无偿献血感到无上光荣,帮助别人打心底里高兴…… 
离开雷锋的日子里,“雷锋”却从不曾离开,他已成为社会主义新人的标杆和典范,一代代新人沐浴着雷锋精神的阳光,健康成长。
  40多年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涌现了无法计数的模范人物。
  1982年7月,一个大学生的死,引起了全社会的巨大关注。解放军第四医科大学学生张华,为抢救一名掏粪落入粪池的老农,光荣牺牲,年仅24岁。同年11月25日,中央军委颁令,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称号,英雄的价值得以承认。
  90年代中期,人们通过媒体认识了一名普通的水电维修工——徐虎。他10多年如一日,背着工具箱,骑着一辆自称为“老坦克”的旧自行车,奔波于6000多户居民中间。修电路、通水路、掏马桶,他每天都重复着相同而琐碎的工作;为了居民们报修的便利,他还把报修箱挂到小区门口。
  稍稍留意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无处不有雷锋的影子——雷锋体育场、雷锋学校、雷锋储蓄所、雷锋纪念馆,以雷锋命名的建筑物或单位遍布全国各地;“学雷锋小组”、“学雷锋研究会”、“学雷锋基金会”、“雷锋车队”、“雷锋公司”,民间的学雷锋社团组织活力无限;更有那层出不穷的雷锋图书、雷锋雕塑、雷锋歌曲、雷锋游戏,让雷锋精神融入社会的血液和细胞。
  有关雷锋的种种,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现象,它不仅有着明确的精神内核和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而且在历经几代人的创造与传承后,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时刻焕发着蓬勃向上的力量。
  雷锋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蕴涵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
  雷锋精神是一座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精神宝库,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无可替代的核心与实质,也是它永葆生命力的内在动力。
  一个仅仅活了22岁的年轻人,何以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创造出如此穿越时空的精神财富,这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问题。而问题的答案就在那本薄薄的《雷锋日记》里。
  静静体味《雷锋日记》,人们都会隐隐听到雷锋与先贤们的应和——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看到这样的句子,就不难体会到古人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大境界;而感受“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幸福当成自己的幸福”这样的情怀,耳边就会响起“仁者爱人”的千古咏唱……
“京城活雷锋”孙茂芳把雷锋当做“一生的榜样”,以雷锋的名义,孙茂芳扛起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的大旗,一扛40年。他“孝敬老人,当老人的小棉袄;帮助残疾人,当残疾人手中的拐杖;帮助不幸的人,当他们眼中的小油灯;帮助青少年朋友,当他们人生路上的小航标……”
  把学雷锋活动,与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是让雷锋精神常驻的有益探索,也是领导干部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被引用最多的“雷锋语录”,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有人做过统计,在《雷锋日记》等各种相关文字留存中,“人民”一词出现过100多次。正是在这些被反复引用的话语中,雷锋不断提醒自己要“热爱人民”、“尊敬人民”,要“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要随时准备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
  “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朴素的话语闪烁着美丽的光芒,正如她的名字——李素丽。一名普通的售票员,用真诚的笑脸、细致的关怀让乘客如沐春风,被誉为“盲人的眼睛、病人的护士、乘客的贴心人、老百姓的亲闺女”。
  一辈子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不动摇,杨善洲的一言一行,堪称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创业精神的楷模。照片上的他满头白发、朴素慈祥,工作35年,这位原保山地委书记,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一心为民。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植树造林。“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他的善行义举深深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成为全党全社会争相学习的榜样。 
  “对军人而言,雷锋精神是一支值得永远传承的精神火炬。” “独臂英雄”丁晓兵说,每到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中国军人总能挺身而出,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精神高地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血脉相连。
  党员干部带头学雷锋,把学雷锋与践行党的宗旨结合起来,把做好事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雷锋精神大众化,而且有益于引领社会风尚,已经成为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
  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道德水平,是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课题,也是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的着力点
  一面是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面是民间涌动的强大道德力量。雷锋精神在经受巨大考验的同时,也面临着应时而起、发扬光大的契机。
  面对生命垂危的小女孩,18个路人的冷漠,极大刺痛了国人的道德神经;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危机,在问责监督体系的同时,也在拷问着国人的道德底线……
  “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精神滑坡”,当这样的字眼频频进入人们的视线时,许多人开始从心底发出强烈的呼唤:我们的社会,需要深入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需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因为两位平民英雄的义举而让这个社会暖意融融。李国喜,这位58岁的河南农民路遇3人落入冰河,他甚至来不及脱掉身上的棉衣,便跳了下去,先后救出3人后,终因体力不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人们还在为“最美妈妈”杭州吴菊萍的义举感动时,在北国冰城哈尔滨,一个叫谢尚威的年轻人再次用几乎一样的姿势,托起了一个幼小的生命。一南一北,两次托举,托起的是闪耀的人性之美,彰显的是人心向善的力量。
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有信仰物化、欲望横行的风险,除了法治与秩序规制外,道德的调节也不可或缺。而如何让蕴含在民间的道德力量喷涌,并使之成为全社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便是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主题。
  大科学家钱学森的书房里,静静摆放着《像雷锋那样做人》和《雷锋辞典》;他一生荣誉无数一向淡然,却唯独因与雷锋并称为“优秀共产党人”而“心情激动极了”。他说:“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20多年跋涉在大凉山深处、书写世界邮政传奇的王顺友,在路上累了,就会唱起自编的山歌“党的领导指引我,要学雷锋一个样,为人民服务要到底,我和人民心连心”。好事做多了,乡亲们都说王顺友是雷锋。他说:“我比不上雷锋,但我要学雷锋。”
  好人与榜样,给社会带来力量。感动背后,传递的是公众一直尊崇和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几十年来,雷锋精神早已深深融入国人的道德底色,凝结成人间的大爱,与时空永在。
  告别狂热和盲从,超越程式化的活动形式,人们开始重新考量学雷锋实践活动的真谛所在。
  “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一时呼呼隆隆,长期冷冷清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雷锋活动在很多人眼中变成了走过场。程式化的活动形式让学雷锋活动本身弱化了教育功能,那个“完美的人”让人们觉得与自己异常陌生。
  当针对雷锋的怀疑、解构、恶搞接踵而来时,雷锋精神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学雷锋实践活动的新思维也在人们的思考中产生。
  “雷锋是个时尚青年!”2010年3月,跟学雷锋活动一起到来的,是一本名为《雷锋1940——1962》的传记。在这本带些“颠覆”色彩的书里,雷锋是那个时代的时髦青年——他穿皮夹克,戴瑞士手表,爱留长发,骑着摩托车在天安门照相,甚至朦胧中喜欢过异性朋友……
  一时舆论哗然。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雷锋作为英雄人物的形象并没有因此而坍塌。媒体几乎一边倒的叫好声——人们欢迎这个有血有肉、生动而平凡的雷锋。
  文化观念多元,个人价值凸显,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厌倦了特定语境下“高大全”式的说教。学雷锋实践活动也开始讲究时尚化,年轻人找到了学习雷锋的新角度。志愿服务在中国的广泛开展,既是学雷锋实践活动不断深化的具体体现,又是雷锋精神与时代进步潮流相对接的产物。
  尤为重要的是,传统单一的学雷锋活动形式,被扶贫、赈灾、助学、助老、植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所取代,与时代同行的雷锋精神在服务社会、造福群众、净化心灵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彰显与弘扬。
  雷锋还是一个青年励志的典型。今天通读《雷锋日记》,我们不难找到这些热词:爱、忠诚、坚强、乐观、奉献、敬业……他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些品质中蕴含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无疑是今天每一个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当下,人人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人人都在学雷锋的过程中努力成为“身边的感动”。
  雷锋是不朽的丰碑,雷锋是永远的榜样。“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共同高唱雷锋之歌,与时代同行,与文明相随!(记者 杜飞进 郭 嘉 刘维涛)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深入 开展 学雷锋 实践 活动
上一篇陈建华:勇斗癌魔,让生命之树常青 下一篇记“京城好人”刘学军:做个好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