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关于四川灾后重建情况考察报告
2012-06-16 06:34:09 来源: 作者: 【 】 浏览:1392次 评论:0

 关于四川灾后重建情况考察报告

为全面提高我市村镇建设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促进我市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市领导批示精神,4月下旬市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牵头组织县(区)住建局和部分乡镇分管领导共23人赴四川,对四川部分地区灾后重建情况进行调研学习。考察组成员一致认为此次考察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而且都倍感震撼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把学到的理念、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工作中去。主要考察内容及体会、启示如下:
一、考察行程安排
4月21日至22日,考察组重点考察江苏援建的绵竹市,先后考察了苏州援建的绵竹市孝德镇及该镇年画村、无锡援建的汉旺镇、扬州援建的九龙镇、宿迁援建的绵远镇以及绵竹江苏工业园、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
23日至24日,重点考察了广州援建的汶川县城及汶川博物馆、西羌文化街和汶川羌人谷,东莞援建的映秀镇、佛山援建的水磨镇、上海援建的都江堰市等灾后重建成果。
二、考察主要内容和认识
在四天的考察中,每个考察项目都给同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援建项目既使人震撼,又令人赞叹;同志们在兴奋之余又有着认真的思考。对参观过程的讨论,大家主要有以下认识:
(一)在灾区恢复重建过程中,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其中,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优越性是这次考察组成员谈得较多的一个话题。我们本次参观考察的各个地方在地震中都遭受重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安排全国18个省(区、市)对口支援四川的18个县(市),从我们考察的一县两市看,大部分项目都是在2010年底前完成的。其中,江苏省用于援建绵竹灾区总投入112.81亿元,完成援建项目共295个;上海市举全市之力、汇全市之爱倾力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规划实施的117个援建项目于2010年8月全部竣工,推动了都江堰市灾后振兴跨越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进程。广东省200多名专家和1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最多时达到7200名的工人奋战700多个日日夜夜,通过702个项目建设,再造一个新汶川。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了4年,我们仍能在不同地方看到抗震救灾的情况报道,从当地人口中听到各方支援建设的动人故事。一些镇村异地规划重建和原址改、扩建效率和标准之高令人惊叹,“一省帮一重灾县”,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终身教授比利•佛洛依德斯宾塞认为:“一个城市援建另一个城市,在其他国家是不太容易看到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大发挥和体现。
(二)在灾区恢复重建全过程中,注重当地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才是治本之举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输血”解决的是眼前困难,“造血”才是长久之计。为使灾区经济能够迅速恢复并得到持久发展,江苏在绵竹建立3个园区,即绵竹江苏工业园、无锡汉旺工业园和江苏高效农业产业园。江苏不仅用最短时间建好园区各项基础设施,而且江苏的一大批企业如雨润集团、无锡永大科技、无锡桥梁锻造等也迅速进驻园区并投产。据报道,当初无锡市对口援建指挥组副总指挥丁满琪曾表示:“我们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使汉旺的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解决3000人以上就业,基本达到地震前的产业水平和生活水平。”
除此之外,江苏还通过帮助当地结合新农村建设等形式打造生态旅游景区,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致富。如,苏州援建的孝德镇年画村、常州武进区援建的金花镇玄郎村,旅游经济红红火火;孝德镇年画村打造了一个包括接待中心、展示馆、年画湖和14套年画作坊等8个子项目的年画产业基地,把一个作坊式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现代特色产业,目前年画村共有6000多人,有1000多人直接从事年画产业,有1000多人从事乡村旅游,还有1000多人从事高效特色农业,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收入也大幅度增加,2010年人均收入超过6千元,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682元。
为助推绵远镇的经济发展,宿迁指挥部积极采取组织技术上的传、帮、学,建设河滩地综合开发,改造绵远镇现有3000亩地芦笋基地内的路网等办法,发展当地的生态农业。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办法为绵远的工业、建筑业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广东在援建过程中也积极考虑支持汶川经济长远发展问题,援建的成阿工业园(广东—汶川工业园)位于金堂淮口镇,该园作为粤川、粤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机制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支撑点,将进一步增强灾区“造血”功能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援建映秀镇和水磨镇过程中,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并结合5.12地震遗址打造旅游产业。将两镇都打造成4A级景区,重建后的两个小镇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商铺,人人有就业”,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从高耗能的工业和家庭式的小农业到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生态农业的跨越。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观光旅游,有力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展。
(三)在灾区恢复重建过全程中,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各级政府包括各援建省份都高度重视文化的重建工作,大批文化遗产得到抢救性保护,大量的博物馆和文物管理所得到加固或重建。大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继竣工,重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成为灾后的文化名片。遍布城乡的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非遗展示中心和遍布各地的纪念地,形成贯穿灾区,覆盖学校、医院、工厂和社区,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的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和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向世界展示了铭记大爱、感恩奋进、创造奇迹的历史,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供了良好文化环境。我们参观的汶川博物馆由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的设计者何镜堂院士设计,图书馆和购书中心功能为一体,一楼是关于汶川地震的图片展,二楼是羌族的历史和文化,三楼展出的则是广东援建汶川的成果。
同时在援建过程中,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都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在我们参观的孝德镇镇区,处处都展现出忠、孝和三国文化。该镇年画村则深挖该村年画历史传统,所见之处墙上都画着美丽的年画,村里办了30多家年画作坊,商店里销售各种年画手工艺品,游客可以在游玩过程中品味着年画文化。汶川的水磨镇和映秀镇则将民族文化和当地传统文化挖掘(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在灾区恢复重建过程中,民生优先的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考察过程中,让考察组成员感受较深的还有民生优先的理念贯彻到了实处。“在绵竹,最坚固的是学校和医院,最漂亮的是民居,这体现了江苏援建民生为本”。当地人介绍,江苏援建绵竹,重视改善基础设施,重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绵竹,76所学校完成重建,其中江苏援建64所。由苏州投资6000多万元援建的孝德中学,在沿海地区也是设施一流;在绵竹,江苏援建29所医院,支持13.9万户农民重建住房,新建城市廉租房、公租房1.26万套;在绵竹,江苏新修道路近970公里。得益于江苏援建,绵竹基础设施水平比震前提升了20年。汶川接待我们的县政协副主席杨威,他告诉我们灾后重建受益最大的行业就是教育和医疗行业,学校和医院的建设使得当地教育和医疗硬件条件提前了30年。而都江堰灾后重建的一个社区医院,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设施的配备的先进程度都出乎我们的想象。
三、对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体会
此次考察组成员都是城镇规划建设行业的同志们,考察重点也是学习四川灾后重建中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做法,对提高我市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极具参考价值。大家在考察过程中更多是从专业角度进行了认真思考,体会有四:
(一)规划先行的理念在灾后重建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我们参观的城镇、村庄以及具体项目能够在灾后迅速科学重建,正是因为规划先行的理念得到了具体的落实。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独特性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所以才能够打造出一个个如诗如画的小镇、一片片风情浓郁的优美村庄和一座座新颖独特的建筑。江苏高度重视绵竹援建的规划工作,从省内30家单位抽调120名最高水平的规划专家编制援建的各类规划,一大批规划获得国家建设部各种奖项。江苏援建的每个小城镇都体现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形象清新靓丽。而广东则在援建映秀小镇时,则汇聚了包括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师法国人保罗·安德鲁、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吴良镛院士、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者何镜堂院士等海内外顶级专家参与,堪称“世界级小镇规划”。坚持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相结合在水磨镇规划设计中得到完美的体现,水磨镇重建规划设计坚持集思广益,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参与重建决策,并聘请世界级、国家级规划专家进行科学规划,从总体设计到单体设计由同一个总规划团队负责,确保规划、设计的先进性、科学性以及建筑风格协调统一。最终成就了“来到水磨,就像翻开一幅水墨画”这样一座小而精致的特色魅力小镇。
(二)严格的过程管控塑造了一项项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在四川的灾后重建中,全国各地一流的施工企业汇聚四川。在施工过程中,各家企业都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的要求管控,从每一道工序的施工、每一批材料的选择、每一个构建的安装都按照图纸设计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建筑施工工艺水准和过硬的建筑质量得到了保证,确保了出众的整体风格和建筑品位。我们看到的每一个项目,不仅和规划设计完全一致,而且感觉结构牢固、外观耐看、细节精致,每一个项目都是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三)健全的维护管养机制,保证了城镇环境面貌整洁有序。
灾后重建结束后,能不能把基础设施、城镇面貌和城市秩序管理好,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我们所参观的大部分项目都已经建成两三年时间,许多地区经济并不富裕,但是城镇环境面貌都比较好,小区干净漂亮,街道整洁有序,基础设施配套齐备。原来,早在重建过程中,相关管养制度就已经建立,机构常设,人员固定,责任明确,大部分灾区项目建成投运后,管养经费主要由项目建设维修资金、市县财政配套资金、集体和经营收益三部分组成,担负比例约为1:1:1,这样机构、人员、经费和管理条件保障了管养工作常态化。
(四)群众的踊跃参与,塑造了优美的乡村环境。
城镇建好了管好了,农村怎么样?这也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参观过程中了我们解到,四川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抓得也比较紧,相关工作已经开展多年,尤其是近两年来,工作举措多样,成效明显。2011年7月四川省出台了《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条例主要从责任区制度、容貌秩序、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考核监督等方面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了明确指引。各乡镇和村组通过列支整治经费、收取卫生费、村集体补助和“一事一议”等方式,其中“农户每人每月1元清洁费”已经形成一个特色制度,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努力改善农村环卫设施基础条件。各地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和动员,结合“百万军民环境卫生大整治”、“农村环境治理进村社”等活动以及实施“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开展示范村建设,重点抓“一池三改造”、“四清理”、“五建设”和“五无”的庭院美化和清洁家园工程,在农民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反响,农户的参与积极性极高。
四、对我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启示
(一)科学规划引导,加快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
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重科学规划引导,坚决拥护并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通过实施城镇规划引导、功能提升、特色营造和环境整治“四大行动计划”,通过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美好城乡建设。鼓励创新市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扩大“强镇扩权”试点,做强一批重点中心城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规划过程中,更加注重地方历史、文化以及建筑特色营造和保护,更加重视产业布局的优化,更加注重承载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推进村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二)认真设计,精心施工,打造特色镇村建筑景观。
在坚持高起点规划的前提下,追求每个项目建筑高品位设计工作,不追求洋气、花哨、繁杂,只注重安全、适用、独特、与环境相协调。加强抗震防灾的设计与审查工作,加强招投标管理,促进高水平正规施工单位承接村镇建设工程,杜绝“懒散小”施工队伍,努力保障施工过程不走样,质量标准不降低。强化镇村标志性或特色建筑景观建设,尽力避免镇村建设千人一面、平庸无序,力争布局大方、设施配套齐备、特色建筑景观突出。
(三)建章立制,确保建设与运营管理到位。
鼓励试点村镇建设“片区管理模式”,强化基层地方政府责任意识,进一步健全基层镇村建管机构,充实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建设与运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镇村建设尤其是建成后项目的运营管理工作职责,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思维,保障资金、人员、职能和责任准确到位,强化对每个建设项目的督查考核,争取通过一个个优美整洁、运营有序的项目构筑起一个个(座座)美丽镇村。
(四)强化组织发动,共建美好城乡。
通过电视、网络、社区公告牌等形式,宣传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群众审美观点、卫生意识和喜好干净整洁的好习惯。建议积极试点垃圾处理收费、房前屋后卫生包干、文明家庭评比等制度措施,扭转“政府、集体在干,老百姓在看”的局面,增强群众参与程度。继续开展村企挂钩、单位帮扶、捐赠捐建等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各方参与程度,有效组织社会力量共建美好城乡。
市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张学武)
二〇一二年六月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关于 四川 重建 情况 考察 报告
上一篇领导干部要不断的培养文化自觉 下一篇争当宿迁人民群众满意的咨询师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