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机调查显示,90%的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有好处,但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仅有1%的家长会带孩子参加艺术学习。
“春堂红雨放,秋菊傲霜开。”2011年12月30日下午,在贵阳市云岩区俊英小学就读的农民工子女陈美元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用稚嫩的小手写下这幅毛笔字。笔法虽谈不上苍劲有力,却很难让人相信其出自一个13岁的孩子之手。得益于贵州省文化馆开设在该校的“农民工子女艺术培训班”,陈美元才有了今天的书法功底。
然而,并不是所有农民工子女都像陈美元这样“幸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虽然拥有和陈美元一样的“渴望”,却由于条件所限,埋没了自己的天分与梦想。
别让孩子“把梦想埋进心底”
“由于家境不好,我把热爱书法的梦想埋在了内心深处,看到城里孩子能学书法,心里总是很羡慕。”打小就喜欢写写画画的陈美元丝毫不掩饰自己以前的失落。
13岁的陈美元来自贵州毕节地区大方县,父母均为进城务工人员,每月收入只有2000余元的小家庭交了房租就所剩无几。
2010年3月,陈美元的爸爸得知省文化馆在俊英小学开设的“农民工子女艺术培训班”开班消息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他报了名,结果书法老师很喜欢小美元,当场就决定让他参加培训。一年多时间的培训中,老师不仅没收小美元一分钱,还经常给他的母亲打电话交流,希望他能够更好地学习书法。一年多的熏陶和训练后,书法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回到家中,除了帮爸爸妈妈洗碗做家务,小美元还会把当天练习的书法作品给爸爸妈妈看,让为生活奔波的父母舒展了眉头,一家人开怀大笑。美元的家只有40平方米,他就在小饭桌上铺一张纸,在上面刻苦练习。在问到理想的时候,小美元会说:“长大了,我要做一名教书法的老师。”
2011年8月,陈美元在贵州省第六届少年儿童艺术节上获得书法比赛项目的三等奖,奖品是一个手机,这让他在小伙伴面前很是自豪。
现在,陈美元的父母正准备申请廉租住房,希望能够把房租结余下来的钱存起来,让美元可以选择更多兴趣教育。已进城务工十年的他们知道,他们所唯一能努力留给下一代的,就是让陈美元接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俊英小学校长杨俊英告诉记者,艺术课程对孩子们的影响很大,“之前他们害羞,表达能力也比较差,但是几节课后,他们就变得开朗了,不再怯场。”
民办学校“独木难支”
“我们这些打工者整天忙碌,顾不上子女的素质培养,孩子初中毕业就跟父母一样打工,经历一样的人生。我期待自己的孩子能改变命运,就要提高素质。”在农民工王天鹏看来,“知识改变命运”绝非读书就够了,“我信奉蔡元培的话:‘用艺术代替宗教’,人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太重要了。”
其实,跟王天鹏有同样想法的农民工家长还有很多。在俊英小学,记者对农民工家长随机发放了数十份问卷,结果显示,虽然有90%的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很有好处,但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仅有1%的家长会带孩子参加艺术学习。不少家长提到“培训地点太远”或“没时间”等理由。
“寒假准备怎么过?” “做作业,看弟弟。” “除了这些,你最想干什么?”“我想上舞蹈班,就是学费太贵了,上不起。”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周末都选择了“宅”在家。
杨俊英无奈地表示,民办学校面对农民工子女的艺术梦想,实在是“独木难支”。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最大的不足就是在孩子的素质教育方面,比如艺术教育硬件设施落后,艺术师资缺乏等。俊英小学虽然开设了美术、音乐等课程,但没有专职老师,全校22个老师每人“身兼数职”,就连她本人也同时教授两个年级的语文课程,更不用说花钱请专业老师教授孩子艺术特长。
她告诉记者,以前曾有很多高校的志愿者来学校免费教授孩子艺术特长,但大多数都停留在“教识字、画涂鸦”的状态,而且志愿者流动性很大,整体素质也参差不齐,“一点也不稳定,很多孩子连老师都不认识,什么也学不到。”而自从省文化馆在俊英小学开设了这个艺术特长班进行试点后,这一状况才有了根本改变。
“送文化”还是“种文化”?
为了让农民工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更多渴望得到艺术培训的农民工子女实现梦想,2009年5月,贵州省文化馆决定在贵阳市试点公益性的艺术培训活动,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免费培训。该培训每年举办一次,时间持续半年左右,每年的3月初,艺术馆都会公布报名电话,接受农民工子女报名。
对于培训方式,文化馆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在馆内办班接收农民工子女,另一种则是与农民工子女较多的民办学校合作,文化馆派出专业老师在学校教授课程。
当年,这一消息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就广受贵阳市民关注。短短半个月,100名招生名额迎来了500余人报名,鉴于农民工家长的期盼和孩子们的热情需求,群艺馆将首批招生名额增至179名。
“农民工子女艺术培训班”现已连续三年免费向农民工子女教授书法、声乐、舞蹈、京剧等课程,仅文化馆内就先后共有300多名农民工子女在这里完成了他们的艺术启蒙,迈出了第一个舞步,吹出了第一个音符,写出了第一幅书法……
“我们希望能带来更多的‘文化惠民’。”贵州省文化馆馆长姚萍表示,明年文化馆将在贵阳市选取更多的民办学校,扩大免费培训覆盖面,并推动其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她还认为,要想给农民工提供有效的服务不仅要体现在“送文化”,更应该体现在“种文化”,这样才是可持续发展。
社会学专家王兴骥也指出,政府应将大量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下沉到基层,提高服务的适应性,比如从硬件建设、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等方面尽快充实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农民工身边建起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化服务站”,还可根据农民工对子女教育的实际需求来配置资源,这样才能建立长效机制并发挥更好的效益。